Logo

海棠诗社

  • 推荐
  • 诗文
  • 作者
  • 名句
Logo海棠诗社

海棠诗社,古诗词的数字桃源

GitHubGitHubTwitterX (Twitter)DiscordEmail
Built withLogo of MkSaaSMkSaaS
网站导航
  • 诗词推荐
  • 诗文检索
  • 作者检索
  • 名句检索
热门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给孩子的诗
热门作者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李清照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服务条款
© 2025 海棠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多令 · 赠别拟须溪

夏承焘 [当代]

不去待何年。春心陌路边。看流红、逝水连天。欲挽高枝商暂住,风共雨,正茫然。 修到作飞绵。关山路万千。任枝南、枝北啼鹃。便化浮萍应不悔,随日影,到虞渊。

夜梦故人

何逊 [南北朝]

客心惊夜魂,言与故人同。 开帘觉水动,映竹见床空。 浦口望斜月,洲外闻长风。 九秋时未晚,千里路难穷。 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 相思不可寄,直在寸心中。

风入松(闺思)

康与之 [宋]

碧苔满地衬残红。绿树阴浓。晓莺啼破眉心事,旧愁新恨重重。翠黛不忺重扫,佳时每恨难同。 花开花谢任东风。此恨无穷。梦魂拟逐杨花去,殢人休下帘栊。要见只凭清梦,几时真个相逢。

忆秦娥

万俟咏 [宋]

天如洗,金波冷浸冰壶里。冰壶里,一年得似,此宵能几。 等闲莫把栏干倚,马蹄去便三千里。三千里,几重云岫,几重烟水。

燕歌行

王褒 [南北朝]

初春丽晃莺欲娇,桃花流水没河桥。 蔷薇花开百重叶,杨柳拂地数千条。 陇西将军号都护,楼兰校尉称嫖姚。 自从昔别春燕分,经年一去不相闻。 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城云。 淮南桂中明月影,流黄机上织成文。 充国行军屡筑营,阳史讨虏陷平城。 城下风多能却阵,沙中雪浅讵停兵。 属国小妇犹年少,羽林轻骑数征行。 遥闻陌头采桑曲,犹胜边地胡笳声。 胡笳向暮使人泣,长望闺中空伫立。 桃花落地杏花舒,桐生井底寒叶疏。 试为来看上林雁,应有遥寄陇头书。

祝英台近 · 寒食词

韩淲 [宋]

馆娃宫,采香径,范蠡五湖侧。子夜吴歌,声缓不须拍。崇桃积李花闲,芳洲绿遍,更冉冉、柳丝无力。试思忆。 老去一片身心,孤负好春色。古往今来,时序恼行客。去年今日山中,如何知得。却又在、他乡寒食。

养兰说

陶望龄 [明]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瘁,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哉,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饥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炫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水乐洞雨后听泉

高濂 [明]

洞在烟霞岭下,岩石虚豁,谽 邃窈,山泉别流,从洞隙滴滴,声韵金石。且泉味清甘,更得雨后泉多,音之清泠,真胜乐奏矣。每到以泉沁吾脾,石嗽吾齿。因思苏长公云:但向空山石壁下,受此有声无用之清流。又云:不须写入熏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我辈岂无耳哉?更当不以耳听以心听。

唐多令

张林 [唐]

金勒鞚花骢。故山云雾中。翠苹洲、先有西风。可惜嫩凉时枕簟,都付与、旧山翁。 双翠合眉峰。泪华分脸红。向尊前、何太匆匆。才是别离情便苦,都莫问、淡和浓。

步蟾宫

奕绘 [清]

宵来月色凉如许,银汉上、参差牛女。松梢藤蔓碍清阴,照不见、幽人来去。 沾衣露似溟蒙雨,濯魂魄、身轻欲举。清风无价满千墀,步阶下、冷然自取。

柳梢青 · 玉水明沙

韩淲 [宋]

玉水明沙。峰回路转,城倚桥斜。老我登临,同谁酩酊,一望还赊。 飞鸿杳霭天涯。但拚取、心情酒家。紫菊枝枝,红茱颗颗,休问年华。

鹧鸪天 · 酬孝峙

钱继章 [明]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步蟾宫 · 席上,和锡鬯韵

沈岸登 [清]

雪花未净侵阶滑。奈小小、鸦头罗袜。恼人三五月朦胧,数不定,风鬟十八。 歌阑才把觥筹撤。听去也、一声愁杀。尊前相对尚无言,又那得、相思书札。

塞下曲四首

李益 [唐]

【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其二】 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其三】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其四】 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蝶恋花

宋徵舆 [清]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庄子 · 杂篇 · 寓言

无名氏 [周]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之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 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鸣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钟而不洎,吾心悲。” 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悬其罪乎?” 曰:“既已悬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生有为,死也亏。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阳也,无自也。而果然乎?恶乎其所适?恶乎其所不适?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吾恶乎求之?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众罔两问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发,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也,奚稍问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火与日,吾屯也;阴与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况乎以无有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阳子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阳子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 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维摩诘经 · 不思议品第六

释迦牟尼 [周]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求床座耶?’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 ‘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著,非求法也;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法无处所,若着处所,是则着处,非求法也;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 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萤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此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祗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仙吕 · 寄生草 · 感叹

查德卿 [元]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韩元帅命博得拜将坛。羡傅说守定岩前版,叹灵辄吃了桑间饭,劝豫让吐出喉中炭。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行香子 · 三入承明

苏轼 [宋]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儒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

瘦石画苏武牧羊图

聂绀弩 [当代]

神游忽到贝加湖,湖上轻呼汉使苏。 北海今朝飞雪矣,先生当日有裘乎? 一身胡汉资何力,万古人羊仅此图。 十九年长天下小,问谁曾写五单于?

琐窗寒 · 怀旧寄林七膳部

张辑 [宋]

露漏沈沈,洞房灯悄,鹊翻庭树。夜凉如水,人倚玉箫何处。澹纵横、疏星断河,点衣黄叶飞四五。向此时感旧,非关宋玉,悲秋情绪。 追念章台路。共缓辔芳尘,妒花惹絮。旧游梦寐,总付相思新句。想风流还在匆匆,暗惊鬓底霜几缕。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

江神子 · 腻红匀脸衬檀唇

苏轼 [宋]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撚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维摩诘经 ·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释迦牟尼 [周]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然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起不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者,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朝中措 · 梅月圆

韩淲 [宋]

为兹春酒寿诗翁。我辈一尊同。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冰溪清浅流环玉,莲幕漫从容。但愿人生长久,挥弦目送飞鸿。

妙法莲华经 · 从地踊出品第十五

释迦牟尼 [周]

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一精一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不需汝等护持此经。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 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震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首,各将六万恒河沙眷属,况将五万、四万、三万、二万、一万、恒河沙等眷属者,况复乃至一恒河沙、半恒河沙、四分之一、乃至千万亿那由他分之一,况复千万亿那由他眷属,况复亿万眷属,况复千万、百万、乃至一万,况复一千、一百、乃至一十,况复将五、四、三、二、一、弟子者,况复单己、乐远离行,如是等比、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右绕三匝,合掌恭敬,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以赞叹,住在一面,欣乐瞻仰于二世尊。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 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否,所应度者,受教易否,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尔时四大菩萨而说偈言:   世尊安乐, 少病少恼, 教化众生, 得无疲倦。   又诸众生、 受化易否, 不令世尊, 生疲劳耶。 尔时世尊、于菩萨大众中而作是言:“如是、如是,诸善男子,如来安乐,少病、少恼,诸众生等,易可化度,无有疲劳。所以者何。是诸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亦于过去诸佛、恭敬尊重,种诸善根。此诸众生,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慧。除先修习、学小乘者,如是之人,我今亦令得闻是经,入于佛慧。”尔时诸大菩萨而说偈言:   善哉善哉, 大雄世尊, 诸众生等, 易可化度。   能问诸佛, 甚深智慧, 闻已信行, 我等随喜。 于时世尊赞叹上首诸大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能于如来、发随喜心。”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诸菩萨众、皆作是念:“我等从昔已来,不见不闻如是大菩萨摩诃萨众、从地涌出,住世尊前,合掌、供养,问讯如来。” 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知八千恒河沙诸菩萨等、心之所念,并欲自决所疑,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无量千万亿、 大众诸菩萨, 昔所未曾见, 愿两足尊说,   是从何所来, 以何因缘集。 巨身大神通, 智慧叵思议、   其志念坚固, 有大忍辱力, 众生所乐见, 为从何所来。   一一诸菩萨、 所将诸眷属, 其数无有量, 如恒河沙等。   或有大菩萨, 将六万恒沙, 如是诸大众, 一心求佛道。   是诸大师等, 六万恒河沙, 俱来供养佛、 及护持是经。   将五万恒沙, 其数过于是。 四万及三万、 二万至一万、   一千一百等, 乃至一恒沙、 半及三四分、 亿万分之一,   千万那由他, 万亿诸弟子, 乃至于半亿, 其数复过上。   百万至一万、 一千及一百、 五十与一十、 乃至三二一、   单己无眷属, 乐于独处者, 俱来至佛所, 其数转过上。   如是诸大众, 若人行筹数, 过于恒沙劫, 犹不能尽知。   是诸大威德、 一精一进菩萨众, 谁为其说法, 教化而成就。   从谁初发心, 称扬何佛法, 受持行谁经, 修习何佛道。   如是诸菩萨, 神通大智力, 四方地震裂, 皆从中涌出。   世尊我昔来, 未曾见是事, 愿说其所从, 国土之名号。   我常游诸国, 未曾见是众, 我于此众中、 乃不识一人,   忽然从地出, 愿说其因缘。 今此之大会, 无量百千亿,   是诸菩萨等, 皆欲知此事。 是诸菩萨众、 本末之因缘,   无量德世尊, 惟愿决众疑。 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在于八方诸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方、从地涌出,住于虚空。各白其佛言:“世尊,此诸无量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从何所来?”尔时诸佛各告侍者:“诸善男子,且待须臾,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弥勒,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已问斯事,佛今答之,汝等自当因是得闻。”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问佛如是大事。汝等当共一心,被一精一进铠,发坚固意,如来今欲显发宣示诸佛智慧,诸佛自在神通之力,诸佛师子奋迅之力,诸佛威猛大势之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当一精一进一心, 我欲说此事, 勿得有疑悔, 佛智叵思议。   汝今出信力, 住于忍善中, 昔所未闻法, 今皆当得闻。   我今安慰汝, 勿得怀疑惧, 佛无不实语, 智慧不可量。   所得第一法, 甚深叵分别, 如是今当说, 汝等一心听。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弥勒菩萨:“我今于此大众、宣告汝等,阿逸多,是诸大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阿僧祇、从地涌出,汝等昔所未见者,我于是娑婆世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教化示导是诸菩萨,调伏其心,令发道意。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正忆念。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勤行一精一进,未曾休息。亦不依止人天而住。常乐深智,无有障碍、亦常乐于诸佛之法,一心一精一进,求无上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阿逸汝当知, 是诸大菩萨, 从无数劫来, 修习佛智慧,   悉是我所化, 令发大道心。 此等是我子, 依止是世界,   常行头陀事, 志乐于静处, 舍大众愦闹, 不乐多所说。   如是诸子等, 学习我道法, 昼夜常一精一进, 为求佛道故,   在娑婆世界、 下方空中住, 志念力坚固, 常勤求智慧,   说种种妙法, 其心无所畏。 我于伽耶城、 菩提树下坐,   得成最正觉, 转无上法錀。 尔乃教化之、 令初发道心,   今皆住不退, 悉当得成佛。 我今说实语, 汝等一心信,   我从久远来、 教化是等众。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及无数诸菩萨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云何世尊于少时间、教化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诸大菩萨,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白佛言:“世尊,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是已来,始过四十余年,世尊,云何于此少时、大作佛事,以佛势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无量大菩萨众、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世尊,此大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不能尽,不得其边,斯等久远已来,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植诸善根,成就菩萨道,常修梵行。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难信。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其百岁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难信。” “佛亦如是,得道已来,其实未久,而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一精一进,善入出住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巧于问答,人中之宝,一切世间甚为稀有。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时,初令发心,教化示导,令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佛所出言、未曾虚妄,佛所知者,皆悉通达,然诸新发意菩萨,于佛灭后,若闻是语,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业因缘。惟、然,世尊,愿为解说,除我等疑,及未来世诸善男子、闻此事已,亦不生疑。” 尔时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昔从释种、 出家近伽耶, 坐于菩提树, 尔来尚未久。   此诸佛子等, 其数不可量, 久已行佛道, 住于神通力,   善学菩萨道, 不染世间法, 如莲华在水, 从地而涌出,   皆起恭敬心, 住于世尊前。 是事难思议, 云何而可信,   佛得道甚近、 所成就甚多, 愿为除众疑, 如实分别说。   譬如少壮人, 年始二十五, 示人百岁子, 发白而面皱,   是等我所生, 子亦说是父, 父少而子老, 举世所不信。   世尊亦如是, 得道来甚近。 是诸菩萨等, 志固无怯弱,   从无量劫来、 而行菩萨道, 巧于难问答, 其心无所畏,   忍辱心决定, 端正有威德, 十方佛所赞, 善能分别说,   不乐在人众, 常好在禅定, 为求佛道故, 于下空中住。   我等从佛闻、 于此事无疑, 愿佛为未来, 演说令开解。   若有于此经、 生疑不信者, 即当堕恶道。 愿今为解说,   是无量菩萨, 云何于少时、 教化令发心, 而住不退地。

雨中花慢 · 嫩脸羞蛾因甚

苏轼 [宋]

嫩脸羞蛾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但有寒灯孤枕,皓月空床。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凰。又岂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 丹青描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馀香。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

西江月 · 咏梅

苏轼 [宋]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

谢灵运 [南北朝]

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 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 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阮郎归 · 梅花

苏轼 [宋]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顋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南歌子 · 寸恨谁云短

苏轼 [宋]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浣溪沙 · 道字娇讹语未成

苏轼 [宋]

道字娇讹语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维摩诘经 · 法供养品第十三

释迦牟尼 [周]

尔时,释提恒因,于大众中白佛言:‘世尊!我虽从佛及文殊师利闻白千经,未曾闻此不可思议,自在神通,决定实相经典。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世尊!若有受持读诵如说修行者,我当与诸眷属供养给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旷野,有是经处,我亦与诸眷属,听受法故共到其所;其未信者,当令生信;其已信者,当为作护。’ 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说,吾助尔喜。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不可思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供养是经者,则为供养去来今佛。’ ‘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供养,奉诸所安,至诸佛灭后,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宝塔,纵广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刹庄严;以一切华香璎珞,幢幡伎乐,微妙第一,若一劫,若减一劫,而供养之。天帝!于意云何?其人植福,宁为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亿劫,说不能尽。’ 佛告天帝:‘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不可思议解脱经典,信解受持,读诵修行,福多于彼。所以者何?诸佛菩提,皆从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缘福不可量。’ 佛告天帝:‘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药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大庄严,劫名庄严,佛寿二十小劫;其声闻僧,三十六亿那由他;菩萨僧有十二亿。天帝!是时有转轮圣王,名曰宝盖;七宝具足,王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住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即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菩萨法藏所摄,陀罗尼印印之。至不退转,成就六度,善分别义,顺菩提法,众经之上。入大慈悲,离众魔事,及诸邪见。顺因缘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空、无相、无作、无起。能令众生坐于道场,而转法轮,诸天龙神,乾闼婆等,所共叹誉。能令众生入佛法藏,摄诸贤圣一切智慧。说众菩萨所行之道,依于诸法实相之义。明宣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能救一切毁禁众生;诸魔外道及贪著者,能使怖畏;诸佛贤圣所共称叹。背生死苦,示涅槃乐,十方三世诸佛所说。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相,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佛告天帝:‘王子月盖,从药王佛,闻如是法,得柔顺忍。即解宝衣严身之具,以供养佛。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我当行法供养,守护正法。愿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萨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记之曰:“汝于末后,守护法城。”天帝!时王子月盖,见法清净,闻佛授记,以信出家,修习善法。精进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萨道,得陀罗尼,无断辩才。于佛灭后,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满十小劫,药王如来所转法轮随而分布。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焰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月盖比丘,则我身是。’ ‘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木兰花令 · 经旬未识东君信

苏轼 [宋]

经旬未识东君信,一夕薰风来解愠。红绡衣薄麦秋寒,绿绮韵低梅雨润。 瓜头绿染山光嫩,弄色金桃新傅粉。日高慵卷水晶帘,犹带春醪红玉困。

浣溪沙 · 武康社日

毛滂 [宋]

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 风露满帘清似水,笙箫一片醉为乡。芙蓉绣冷夜初长。

一丛花 · 次韵斯远

韩淲 [宋]

翻空雪浪送飞花。春晓媚霜华。风回点点迷人处,峭寒轻、诗思殊佳。双燕未来,断鸿何在,微雨又天涯。 绮窗明暗是谁家。雕槛馥兰芽。画檐帘幕黄昏后,试倾杯、笑语喧哗。聚散人生,吾侪老矣,醉墨任横斜。

渔家傲 · 粉蕊丹青描不得

欧阳修 [宋]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天仙子 · 燕语莺啼三月半

无名氏 [唐]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木兰花令 · 元宵似是欢游好

苏轼 [宋]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步蟾宫 · 贺吕甫宗侄上舍新婚

洪炳文 [清]

三竿红日垂帘地。却早被、莺儿唤起。裴航昨夜度蓝桥,喜得有、云英伴你。 修蛾要称佳人意。尽自量评眉?史。佳期正是月初三,刚照到、双弯笔底。

减字木兰花 · 凭谁妙笔

无名氏 [宋]

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 一般奇绝,云淡天高秋夜月。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南歌子 · 湖景和前韵

苏轼 [宋]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南吕 ·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 闺中闻杜鹃

曾瑞 [元]

【闺情】 才郎远送秋江岸,斟别酒唱阳关,临岐无语空长叹。酒已阑,曲未残,人初散。月缺花残,枕剩衾寒。脸消香,眉蹙黛,髻松鬟。心长怀去后,信不寄平安。拆鸾凤,分莺燕,杳鱼雁。对遥山,倚阑干,当时无计锁雕鞍。去后思量悔应晚,别时容易见时难。 【闺中闻杜鹃】 无情杜宇闲淘气,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你怎知,我就里,愁无际?帘幕低垂,重门深闭。曲栏边,雕檐外,画楼西。把春酲唤起,将晓梦惊回。无明夜,闲聒噪,厮禁持。我几曾离,这绣罗帏?没来由劝道我不如归。狂客江南正着迷,这声儿好去对俺那人啼。

西江月 · 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苏轼 [宋]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裛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调笑令 · 效韦应物体

苏轼 [宋]

归雁。归雁。饮啄江南南岸。将飞却下盘桓。 塞外春来苦寒。寒苦。寒苦。藻荇欲生且住。

玉漏迟

吴绍烈 [当代]

客愁深几许。风高月冷,扁舟南浦。慢桨轻桡,漫惹荻花芦絮。 任使波光照影,奈流水无心延伫。凭望处。渔村夜悄,满汀凫鹭。 只今兴味消沉,剩意倦情慵,病余羁旅。十载飘游,都被俗尘牵误。 幸有诗篇伴我,争胜似欢歌狂舞。谁与语。寂寞断烟残雨。

减字木兰花 · 空床响琢

苏轼 [宋]

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 《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望海潮 · 凯旋舟次​

折元礼 [金]

地雄河岳,​疆分韩晋,​潼关高压秦头。​山倚断霞,​江吞绝壁,​野烟萦带沧洲。​虎旆拥貔貅。​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西风晓入貂裘。​恨儒冠误我,​却羡兜鍪。六郡少年,三关老将,贺兰烽火新收。​天外岳莲楼。​挂几行雁字,​指引归舟。​正好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渔歌子二首

史惟圆 [清]

【其一】 急风吹,惊涛起,扁舟稳住烟波里。酒初甜,鱼正美,几度斜阳逝水。 好西湖,应无比,藕花菱蔓牵船尾。妇莫愁,儿莫喜,卧看暮山凝紫。 【其二】 冻云凝,飞霰下,披蓑江上收纶罢。洒篷窗,迷草舍,人语炊烟初夜。 望寒林,都似画,一枝瘦竹偏宜写。醉欹眠,相枕籍,又送塞鸿归也。

  • 上一页
  • 1
  • 2
  • More pages
  • 236
  • 237
  • 238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