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诗集

注解

野田黄雀行:《乐府诗集》收于《相和歌·瑟调曲》,是曹植後期的作品。
悲风:凄厉的寒风。
扬其波:掀起波浪。此二句喩环境凶险。
利剑:锋利的剑。此喩权势。
结友:交朋友。
何须:何必,何用。
鹞(yào):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
罗:捕鸟用的网。
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
捎(shāo):挥击,削破,除去。
飞飞:自由飞行貌。
摩:接近、迫近。「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髙。

简介

《野田黄雀行》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子建的诗作。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继位掌权,杀子建至交丁正礼、丁敬礼,子建却无力相救。《野田黄雀行》所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悲愤情绪。此诗通过黄雀投罗的比喩,抒写朋友遭难而无力援救的愤慨,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少年侠士的形象,寄寓诗人的理想和反抗情绪。全诗意象髙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

佳句

  •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翻译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评价

南朝梁·刘彦和《文心雕龙·隐秀》:格髙才劲,且长于讽谕。
刘履《选诗补注》:建安之间朝廷衰乱,而群雄竞起,天下贤才往往失身自陷,不获遂其所志。思王于此时欲收纳以为己辅,惜乎有所扼腕,而权力不足以拯拔之,故作此以自见。观其词气纵逸,几失古雅遗韵。稽之性情,颇有任侠之偏,本非可取。然其间亦有感动人者,故特存之而并著其说,以为学诗者之鉴。
明·梅胜乐《古乐苑·卷二十》:其辞意言重友义,而救其急难。以雀见鹞投罗为喻。若萧毂止咏雀而已,汉铙歌曲亦有《黄雀行》,不知与此同否。《谈艺录》曰:「气本尚壮,亦忌锐逸。魏祖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犹暧暧也。陈王《野田黄雀行》譬如锥出囊中,大索露矣。」
明·谭友夏《古诗归》:无君子心肠,无仙佛行径,无少年意气,而长于风雅者,未之有也。
明·王船山《古诗评选》:「罗家得雀喜」二语,偷势设色,尤妙在平叙中入转一结,悠然如春风之微歇。
明·陈嵇留《采菽堂古诗选》:此应自比黄雀,望援于人,语悲而调爽。或亦有感于亲友之蒙难,心伤莫救。
张玉榖《古诗赏析·卷九》:此叹权势不属,有负知交望救之诗。首四,以树髙多风,海大扬波,比起有权势之易于为力,即折到既无权势,空说结交之羞,点醒作意。而无权势只借剑不在掌作隐语,露而不露。「不见」六句反顶「利剑」句,将少年救雀,指出锄强扶弱作用,文势展拓。末二,以雀知感谢,为人必知恩写影,而己之不能如此,更不缴明,最为超脱。
朱乾《白话文学史》:自悲友朋在难,无力援救而作。犹前诗(《箜篌引》)「久要不可忘」四句意也。前以望诸人,此以责己也。风波以喻险患,利剑以喻济难之权。
胡适之《白话文学史》:这种爱自由,思解放的心理,是曹子建诗的一个中心意境。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