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 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其二】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诗集

注解

韩冬郎:韩致尧,小名冬郎,是李义山连襟韩畏之子,是晚唐小有名气的诗人,有《翰林集》一卷,《香奁集》三卷。「连宵待坐徘徊久」是残句,原诗已佚。
老成:指冬郎虽年少,但诗风老练成熟。唐·杜少陵《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他日追吟: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李义山将赴梓州柳幕,离长安时,韩致尧父子为之饯行,致尧曾作诗相送,其诗有「连宵……」句。至大中十年,李回长安,因作二首绝句追答。
畏之:韩瞻字。
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唐·李太白《与韩荆州书》:"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冷灰:应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史记·货殖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雏凤:此戏谑韩畏之,并赞其子韩致尧诗才。《晋书·陆云传》:「陆雲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又杜甫有「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诗句,商隐此言「清」、「老」,当即此意。在商隐赴梓幕后不久,韩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韩偓必随行,所以这里说丹山路上,有「雏凤」、「老凤」之声。
瘦尽东阳姓沈人:原注,沈东阳约尝畏何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终未能到。」余虽无东阳之才,而有东阳之瘦矣。

简介

这首诗用一条长题说明作诗的缘由。冬郎,是晚唐诗人韩致尧的小名。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李义山的故交和连襟。大中五年(西元八五一年)秋末,李义山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致尧纔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一座。大中十年,李义山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其中的第一篇,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用「冷灰残烛」,说明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阖座的人触动离情。在这种惨淡的气氛中,十岁的冬郎触发了诗思,飞速地挥写成送别的诗章。这就是本篇头两句对当年情景的追述。

佳句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翻译

【其一】
(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致尧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
(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情就像雏凤一样一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其二】
我在靠近剑门栈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风樯的江南,我们俩天各一方。当初分别正值冰天雪地的时候,没想到,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如果将韩冬郎的诗才比作何逊,将我自己比作沈东阳的话,为了休联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尽了。

评价

《李义山诗集笺注》:姚培谦曰:此赠冬郎,叹其才之胜父。
《玉谿生诗说》:风调自佳,但无深味耳。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