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讌作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邸宅。
微霰(xiàn):微细的雪粒。
月:一作“风”。
回塘:回曲的水池。唐·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万竹:据《韦氏述征记》载,崇让坊多大竹。
浮世:即浮生,指人间,人世。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唐·许浑《将赴京留赠僧院》诗:“空悲浮世云无定,多感流年水不还。”
红蕖:红荷花。蕖,芙蕖。唐·李白《越中秋怀》诗:“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朱熹集注:“离披,分散貌。”
悠扬:起伏不定;飘忽。《隶释·汉冀州从事张表碑》:“世虽短兮名悠长,位虽少兮功悠扬。”
归梦:归乡之梦。南朝齐·谢朓《和沉右率诸君饯谢文学》:“望望荆台下,归梦相思夕。”
濩(huò)落:原谓廓落。引申谓沦落失意。唐·韩愈《赠族侄》诗:“萧条资用尽,濩落门巷空。”
白头:犹白髮,形容年老。
只尔:只是这样。
嵩阳:嵩山之南。嵩山在河南登封,距离洛阳才百里。唐·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诗:“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松雪:象征隐士的气节和品格。
心期:心神交往,两相期许。

简介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讌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前半部分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后半部分则是直接发抒感慨,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宣泄出诗人仕途坎坷、壮怀未成的愤慨之情。全诗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佳句

  •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翻译

秋露像细微的雪粒洒下前池,阵阵西风吹过回塘,万竹萧飒生悲。
瓢忽无定的人生啊,本来就多悲欢聚散;但那池上的红荷花,为什么也零落纷披?
我杳远难凭的归梦,只有孤灯才能见证;我空虚落寞的生涯,唯有清酒方可得知。
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

评价

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露下池,是记夜之深也,观“如霰”可知。风过塘,是记风之烈也,观“竹悲”字时知。竹有何悲?以我之悲心遇之,而如见其悲。华筵既收,嘉宾尽去,触景伤情,不胜惆怅……以上四句写一夕之事。下再总写平日。“归梦”曰“悠扬”,妙,恍恍惚惚,了无住著也。“生涯”曰“濩落”,妙,栖栖皇皇,一无成就也。“唯灯见”、“独酒知”,言更无一人,焉识我此中况味矣。七一顿、八一宕,目今况味虽只尔尔,抑嵩阳松雪,别有心期,其何敢长负岁寒之盟乎?
屈复《玉谿生诗意》:一二是日之景。三四睹红蕖之离披,感人生之聚散。五六宴时之情。结欲归隐也。
纪昀《玉谿生诗说》:三四格意可观、对法尤活。后半开平庸敷衍一派。
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纪氏不喜此派诗,故以为“平衍滑调”,实则后幅宛转达情,正妙于顿挫者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