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别业:别墅。晋·石崇《思归引序》:“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
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春田:春季的田地。《宋书·周朗传》:“春田三顷,秋园五畦。”
堪:可以,能够。
欲:一作“亦”。
然:同“燃”。
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
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
经论: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梁书·谢举传》:“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
伛偻(yǔ lǚ)丈人:《庄子·外篇·卷七上·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伛偻,特指脊梁弯曲,驼背;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卷二十一·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语笑:谈笑。《南史·袁粲传》:“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主人出,语笑款然。”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汉·毛氏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游息也。”

简介

这首七律写作者在辋川(今陕西蓝田西南)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表现了作者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清新明快,意境优美。

佳句

  •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翻译

没到东山已经将近一年,归来正好赶上耕种春田。
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
从事经论学的有道高僧,年老伛偻了的超逸乡贤。
披衣倒屣出来和我相见,开怀谈笑站在柴门之前。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