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孟子 · 第十卷 · 万章下 · 第七节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诗集

注解

传质:送见面礼;质,通“贽”,见面礼。
役:服役。
齐景公田:参见《滕文公下》第一章。虞人:管理猎场的人。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鸟羽做杆饰的旗。
皮冠:古时田猎时戴的冠,国君田猎时,以皮冠为符信招虞人。
]旃(zhān):赤色曲柄的旗。旗(qí):上画龙形,杆头系铃的旗。
指《诗经·小雅·大东》篇。
底:同“砥”,磨刀石。
视:注视,指看在眼里。
不俟驾:不等车马驾好。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翻译

万章说:“请问士人不主动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住在城市里的,叫做市井之臣,住在田野里的,叫做草莽之臣,都叫老百姓。老百姓,如果不是送了见面礼做了属臣,就不敢去谒见诸侯,这是礼制。”
万章说:“老百姓,召唤他服役,就去服役;君主要见他,召唤他,却不去谒见,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去服役,是义;去谒见,是不义。而且君主要见他,是为什么呢?”
万章说:“因为他的见多识广,因为他的贤能。”
孟子说:“如果是因为他的见多识广,那么,天子是不能召唤老师的,何况是诸侯呢?如果是因为他的贤能,那么,我没听说过要见贤人却随便召唤他。鲁缪公屡次去见子思,说:‘古代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与士人交友,是怎样的?’子思不高兴,说:‘古人的话,说的是君主以士人为师,哪里是说和他交友?’子思的不高兴,难道不是这个意思:‘论地位,那么,你是君主,我是臣属,怎么敢和君主交朋友?论道德,那么,你是向我学习的人,怎么可以和我交朋友?’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请求和他交朋友都不能够,何况是召唤呢?齐景公田猎,用旌旗召唤管猎场的小吏,他不来,准备杀他。有志之士不怕弃尸沟壑,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孔子赞同他什么?就是赞同这一点,违背礼的召唤,他不去。
万章说:“请问召唤管猎场的小吏应该用什么呢?”
孟子说:“用皮帽子,召唤老百姓用旃,召唤士人用旗,召唤大夫用旌。用召唤大夫的旗帜来召唤猎场管理员,猎场管理员死也不敢去,用召唤士人的礼节来召唤老百姓,老百姓难道敢去吗?何况用召唤不贤之人的礼节来召唤贤人呢?要见贤人而不走恰当的路,就好比要人家进来却关着门。义,就是路;礼,就是门。只有君子能走这条路,出入这个门。《诗经》说:‘大路子得像磨刀石,直得像箭,这是君子所行走的,是平民所关注的。’”
万章说:“孔子,只要国君有召唤,不等车马准备好就步行出发;那么,孔子错了吗?”
孟子说:“那时孔子正在做官,有官职,国君用召唤官员的礼节召唤他。”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