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孟子 · 第九卷 · 万章上 · 第九节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诗集

注解

百里奚:一说姓百,名里,字奚,原为虞国人,虞亡后作秦国的大夫。鬻(yù):卖。
食:同“饲”。要:接近。
虞:国名,在今山西平陆东北。
垂棘(chuí jí):晋国地名,产美玉。屈:晋国地名,产良马。乘:四匹马。虢(guó):国名,在今山西平陆县北,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
宫之奇:虞国贤臣。
曾:乃,竟。污:肮脏之事。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万章问道:“有人说:‘百里奚用五张羊皮的价钱和为人喂牛的条件,把自己卖给秦国养牲畜的人,(以此寻求机会)向秦穆公求职。’可信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这是好事者编出来的。百里奚,是虞国人。晋国人用垂棘的玉璧和屈地所产的四匹马为代价,向虞国借路,要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向虞国的国君谏阻,百里奚不谏阻。他知道虞国国君不会接受谏议,因而离开虞国,到秦国去,那时他已经七十岁了,竟不懂得通过为人喂牛来向秦穆公求职是污浊的,可以叫明智吗?但他却是知道不可提出谏议就不谏议,这可以叫不明智吗?知道虞国将要灭亡而提前离开虞国,也不能叫不明智。当时他在秦国被提拔,就知道秦穆公有所作为,因而辅佐他,这可以叫不明智吗?辅佐秦国而使其君主名扬天下,足以流传于后世,不贤的人能办到吗?卖掉自己来成就他的君主,乡里洁身自好的人都不干,竟说贤者肯干吗?”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