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九节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诗集

注解

圹(kuàng):同“旷”,旷野。
獭(tǎ):兽名,喜食鱼。
爵:同“雀”。鹯(zhān):猛禽,喜食雀。
艾:艾草。治病用的艾草,干的时间越长越管用,因此用“三年之艾”为喻,意谓如果平时不准备,则难以立刻得到。
指《诗经·大雅·桑柔》篇。
其:指朝内君臣。淑:好。载:语首助词,无义。胥:相互。及溺:至于沉溺。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翻译

孟子说:“桀、纣丧失天下,是因为失去老百姓的支持。失去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得民心,就能得到老百姓支持。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老百姓归服仁政,就像水往下流,野兽往旷野跑。因此,为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为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猛鹰;为商汤、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桀和纣。
“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在为他驱赶百姓。即使不想统一天下,也办不到。当今想统一天下的,却像生了七年病的人要得到干了三年的艾草。如果不积蓄,是终身得不到的。如果不立志于仁德,是要终身忧患、受辱,以至于死亡的。《诗经》说:‘他们哪能变好,只能同归于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