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孟子 · 第一卷 · 梁惠王上 · 第二节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诗集

注解

沼:大的水洼,相当于池塘、水池。
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臺》,写周文王兴建灵台、灵囿、灵沼而庶民相助的盛况。
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子来:像儿子为父母效劳那样来帮忙。
麀(yōu):母鹿。鹿:指公鹿。
攸:同「所」。
濯濯(zhuó zhuó):肥硕而有光泽的样子。
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於(wū):语气词,表示叹美。
牣(rèn):盈满。
时日:这个太阳,指夏桀;时,这。
害(hé):何,何时。
丧:毁灭。
予及女(rǔ):我和你;女,通「汝」。《汤誓》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的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词。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翻译

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观看着鸿雁和麋鹿,问道:「贤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吗?」
孟子答道:「衹有贤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不贤的人纵然拥有珍禽异兽,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快乐的。《诗经·大雅·灵台》篇道:『文王规划筑灵台,基址方位细安排。百姓踊跃来建造,灵台很快就造好。文王劝说不要急,百姓干活更积极。文王巡遊到灵囿,母鹿自在乐悠悠。母鹿肥美光泽好,白鸟熠熠振羽毛。文王游观到灵沼,鱼儿满池喜跳跃。』文王用民众的劳力建高台挖深池,然而民众乐意去做,称这个台叫灵台,称这个池叫灵沼,还欣喜园囿中有这么多的麋鹿鱼鳖。古代的贤君与民同乐,所以能感受到这种快乐。《尚书·汤誓》篇有这样的话:『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们要跟你同归于尽!』民众想跟他拼命,夏桀纵然有高台美池,奇禽异兽,难道能够独自享受这种快乐吗?」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