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论语 · 泰伯篇 · 第五章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诗集

注解

校(jiào):同“较”,计较。
吾友:我的朋友。旧注上一般都认为这里指颜渊。
犯而不校:犯者,人以非礼犯我。校,计较义。然人必先立乎无过之地,不得罪于人,人以非礼相加,方说是犯,始可言校。若先以非礼加人,人以非礼答我,此不为犯,亦无所谓不校矣。
吾友:旧说:吾友指颜子。其心惟知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问,故能尔。孟子横逆之来章可参读。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翻译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另一译法】
曾子说:“有能力却向无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像空无所有一样;纵被无理欺侮,也不去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这样做过。”
历来的注释家都认为曾参的这位朋友是颜回。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