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云门寺:在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境内的云门山(又名东山)上,始建于晋安帝时。云门寺阁:指云门寺内的阁楼。
香阁:指香烟缭绕的寺中阁楼。即云门寺阁,诗人夜宿之处。东山:云门山的别名。
象外:犹物外,物象之外。晋孙绰《游天台山赋》:“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
千嶂(zhàng):千山、群山。嶂:像屏障一样陡峭的山峰。
卷(juǎn)幔(màn):卷起帐幕或帘子。五湖:太湖的别名。《文选·郭璞〈江赋〉》:“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
画壁:绘有图画的墙壁。北周庾信《登州中新阁》诗:“龙来随画壁,凤起逐吹簧。”馀:留存。一作“飞”。
纱窗:糊有细密纱网的窗子。斗(dǒu)牛:指斗星宿和牛星宿,泛指天空中的星群。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路已分于湘汉,星犹看于斗牛。”此处形容云门寺之高。
天路:天上的路,通天的路。汉张衡《西京赋》:“美往昔之松乔,要羡门乎天路。”

简介

《宿云门寺阁》是唐代文学家孙逖夜宿在云门寺时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以浪漫的笔调写出诗人夜宿云门寺的感受。首联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点出云门寺的所在,并写出其环境氛围;颔联写诗人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颈联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尾联写入梦后的情景。全诗章法严谨,从时间上看,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从空间上看,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实境写到虚境,全力衬托寺院的高古,结构上颇见匠心。

佳句

  •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翻译

云门寺坐落在东山脚下,山花在暮色中格外清幽。
悬灯见夕阳中千峰矗立,卷起帘幔想五湖的清秋。
古老壁画上只剩鸿雁在,纱窗上点缀着星宿斗牛。
怀疑地势高峻天路已近,在梦中和白云一起遨游。

评价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谢茂秦曰:“悬灯”二句与“窗中三楚尽,林外九江乎”立意造句皆同,总描写高意。
明代李攀龙、清代叶羲昂《唐诗直解》:多写高意。
明末唐汝询《唐诗解》:次联语壮,结语超。幽花,物之嘉也。千嶂五湖,眺之迥也。壁余鸿雁,寺之古也。窗宿斗牛,阁之高也。因阁之高,故思梦与云游。
明末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明翊曰:次句缥渺,三四远兴,妙。李东阳曰:情兴高逸。与《登蒋山开善寺》诗可以并观。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写景欲阔大,初唐景语无出三、四二句之上。通篇形容寺阁之高,却不露“高”字,笔意可想。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句聱(“悬灯”二句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刻炼深奇,束结完奸,虽于人为脍炙,而知味者不百一也。三、四为高阁夕景,曲写三毛。“画壁余鸿雁”拾景入神。疑者未梦,不必梦也,而因以生梦,语虽玄寥,自有来去;无来去而玄寥者,为狂而已。
近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从登阁直起,以下就阁中近视远眺,俯视仰瞻,总以形容阁之高古。字字贴切,绝无泛语。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曰:句句精湛,乃盛唐炼句之法。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