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其一】
空泪垂:白白地落泪。
下泉诗:《诗经·曹风》中的一篇。《下泉》一诗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这里借用了原作的诗意,表达了作者自己希望有个贤明的君主,能顺应人民的意志,收复失地,统一全国,把国家治理好。
日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日,代指皇帝。
天高问岂知:化用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天,亦代指皇帝。
【其二】
此地:指苏州。
胡马:指元兵。
底事:什么事。
干戈:古代常用的两种兵器,此指战争。
荒城:指经过兵燹后的苏州。

简介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郑思肖在元兵南下,国家危亡之际写下的动人诗篇。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作者正在苏州,元兵南下占领了那里,德祐二年正月初一(時恭帝还在临安),作者感念时事,写了这两首诗(同年临安沦陷,南宋灭亡)。
作者在这两首诗中抒写了国土沦陷后心中的痛楚、悲酸和未能为国尽责的惭恨,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国土沦陷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一介文弱书生,何以报国?“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并非只是徒唤奈何之叹,也并不仅仅只是无力报国的惭愧和遗憾。他以他手中的笔,抒写他的情感、信念和气节,为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佳句

  •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翻译

【其一】
赤手空拳,难酬报国雄心;遇见朋友,只能流流眼泪。
日思夜想,一心恢复中国;弱肉强食,古今不免同慨。
天颜不远,还能盼望得见;苍苍者天,可能预见未来?
朝朝暮暮向南膜拜祷告,但愿重见大宋旌旗回来。
【其二】
有桩心事久久未能忘怀;一提起来,就要心酸泪零。
胡人虽然暂时占领此地,我到死了还是宋朝臣民。
读书半世,有甚功名成就?世乱如此,报国竟无一人!
看到荒城梅花已经开放,使我惭愧白白又过一春!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