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水调歌头 · 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

君莫赋《幽愤》,一语试相开:长安车马道上,平地起崔嵬。我愧渊明久矣,犹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山下斸烟莱。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四卷本甲集作“再用韵答李子永”。
李子永:宋·黄升《花菴词选·续集·卷五·李子永》:“李子永名泳。”《花菴词选·续集·卷五·李子大》“李子大名洪,家世同登桂籍,跻膴仕,号淮甸儒族。子大其弟漳、泳、泉、浙,皆以文鸣,有《李氏花萼词》五卷,其侄直伦为之序。庐陵人。”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歌词类》:“庐陵李氏兄弟五人:洪子大、漳子清、泳子永、泉子召、浙子秀,皆有官阀。”清·曾燠《江西诗征·卷十六》:“泳字子永,号兰泽,庐陵人。淳熙中当为溧水令,又为坑冶司干官。与兄洪子大、漳子清、弟浙子秀、泉子召着《李氏华尊集》。”按:上引各书均谓李氏兄弟为庐陵人,但《花菴词选》则又谓李子大家世号淮甸儒族,殊为牴牾。查南宋·楼钥《攻愧集·卷五十二·檗菴居士文集序》云:“江都李氏,名族也。余生晚,犹及识将作监端民平叔及其子泳,皆有声诗也。”是子永实扬州人也。又查宋·李洪《芸菴类稿》:“陈贵谦原序一篇,称洪为李正民(方叔)之子。”而李正民即《己酉航海记》及《大隐集》之作者,亦扬州人也。盖端民、正民皆李定之孙。南宋·王明清《挥尘前录·卷四》:“李定,字资深,元丰御史中丞。其孙方叔正民兄弟皆显名一时,扬州人。”各书均不载其迁徙里居事,知《花萼集》中李氏群从断不得为庐陵人。《扬州府志·人物志》又有:“李直养字无害,正民之孙,绍熙元年摄华亭令。”其人与序《花萼集》李直伦必为兄弟行,则直伦亦不得为庐陵人。因知《花菴词选》中之“庐陵”必为“广陵”之误。其后《直斋书录解题》及《江西诗征》乃袭其误而未加深考,世遂误认诸李为庐陵人矣。
赋《幽愤》:《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人,汉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初,琨之去晋阳也,虑及危亡而大耻不雪,亦知夷狄难以义伏,冀输写至诚,侥幸万一。每见将佐,发言慷慨,悲其道穷,欲率部曲列于贼垒。斯谋未果,竟为匹磾所拘。自知必死,神色怡如也。为五言诗赠其别驾卢谌。……琨诗托意非常,摅畅幽愤,远想张陈,感鸿门、白登之事,用以激谌。”
一语试相开: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彭门留别》:“一语相开,匹似当初本不来。”
崔嵬:《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聩。”毛传:“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说文》“嵬”字云:“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稼轩《水调歌头》三阕中,于“崔嵬”或用其本义,或用其引申义。此阕谓平地忽起高山,意指仕途中每多意外风波也。
湔(jiān)洗:洗涤(自己胸中的污浊)。
素壁写《归来》:将陶潜的《归去来辞》写在白色的墙壁上。唐·白居易《白氏六帖》:“王子敬过戴安道,饮酣,安道求子敬文,子敬攘臂大言曰:‘我辞翰虽不如古人,与君一扫素壁。’今山阴草堂碑是也。”
“我愧渊明久矣,犹借此翁湔洗,素壁写《归来》。”句:陶渊明为彭泽县令时,有上司派督邮来县,吏请以官带拜见。渊明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解印去职,并赋《归去来辞》,以示弃官归隐之志。稼轩对他甚为仰慕,词中屡有提及。犹借,四卷本作“独借”。
“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句:透过缝隙,一缕日光照处,有万千尘埃飞舞。稼轩借喻官场之污浊。《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前遂州道圆禅师法嗣·圭峰宗密·禅源诸诠序〉》:“虚隙日光,纤埃扰扰。清潭水底,影像昭昭。”宋·苏轼《和陶杂诗十一首》:“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
“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句:饮酒持蟹,悠闲一生。《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便足了一生。’”断,了。
买山自种云树:买山归隐,植树开荒。《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
山下斸(zhú)烟莱:唐·聂夷中《田家》诗:“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斸,锄断、砍去;莱,野草。
百炼都成绕指:东汉·应劭《汉书注》云:“说者以金刚百炼不耗。”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意为几经挫折,人从刚强变为柔弱。百炼,指金刚,喻刚毅不屈;绕指,形容极为柔软。
万事直须称好:《世说新语》注引《司马徽别传》:“徽有人伦鉴,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囊括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辩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黄庭坚《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其一》诗:“一钱不直程卫尉,万事称好司马公。”
舆台:本指地位低下的人。《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人分为十等,舆为六等,台为十等。此处主要借指官场的贬谪和黜退。
人世几舆台:指宦海沉浮莫测。
“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句:历经宦海沧桑,使人化刚为柔,万事称好。
看花:即指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唐·孟棨《本事诗》:“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大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郎更堪笑,刚赋看花回。”句:笑刘禹锡不该赋《看花》诗,以致不幸,再次遭贬。

简介

《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作于淳熙九年(公元1181年),当时辛稼轩罢居带湖。李子永曾官溧水县令,淳熙六年至淳熙九年为坑冶司干官(故称“提干”),分局信州,遂得与辛稼轩交游。李子永曾以“秀野”“绿绕”为题请辛稼轩为其写两首诗,“秀野”“绿绕”大概是李子永宅第中亭榭的名字。辛稼轩写词多,赋诗少,觉得写诗不如填词顺手,于是写了这首词送给他。
在作者心目中,李子永出身名门,志向高远,博学多才,他不是一个求田问舍、独善其身的人。因此,在这首词中,作者勉励友人要向陈登那样,豪气不除,忧国忘家,积极进取,为国建功。
此词看起来是疏导友人,其实更是自我排遣抒怀。上阕用喻申述归隐之由,以京道不平,喻仕途险恶;以虚隙飞埃,喻官场污浊;据此,宁步渊明后尘,吟《归来》而归隐田园。下阕承归隐意愿,先描述对酒持蟹、开荒植树的悠闲生活;再叠用故实,曲折表达对阴暗现实的不满;末以刘郎赋诗遭贬的际遇,隐寓内心的愤懑不平。通篇现身说法,然细加品味,词人亦非浑身静穆,一味飘逸。

佳句

  • 百炼都成绕指,万事直须称好,人世几舆台。

翻译

暂无内容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