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其二】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诗集

注解

银烛:明亮的蜡烛。
绮筵:华丽的酒席。
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长河,指银河。
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青春:此指春天。
滴沥:形容滴水。
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徵求天下才士,东方曼卿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陈拾遺在光宅元年(西元六八四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简介

《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拾遺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西元六八四年)春。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佳句

  •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翻译

【其一】
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其二】
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评价

《唐詩廣選》:田子藝曰:八腰字皆仄,不覺其病,然亦當戒。蔣仲舒曰:起語奇拔,後來岑參多用此。
《唐詩選》:蔣一葵云:五、六語佳,第「明月」「長河」似秋夜,不見舂景。
《唐詩直解》:蔣仲舒以「明月」一聯似秋夜,不知「隱」字內已有春在。或以八腰字皆仄爲病,若將平聲換去「隱」字,有何意味!
《唐詩評選》:雄大中饒有幽細,無此則一笨伯。結寧弱而不濫,風範固存。
《唐律消夏錄》:清晨送別,乃於隔夜設席飲至天明。此等詩,在射洪最爲不經意之作,而後人獨推之,何也?此詩不用主句,看他層次照應之法。射洪識見高超,筆力雄邁,胸中若不屑作詩,即一切法若不屑用,故讀者一時難尋其端倪,及詳繹之,則縱橫變化之中,仍不失規矩準繩之妙。此文章中之《國策》《史記》也。唐人清曠一派,俱本乎此。
《唐詩矩》:全篇直敍格。拈著便起興,體極佳。明月已隱高樹,長河又沒曉天,別思之急可知。用「已」、「又」二字分背面,謂之背面對,使不知此對法,未有不以「隱」,「沒」二字爲重復者矣。用「此會」二字綰住起處,寫景方有著落。此題有一首,「春」字在第二首見,昔人病其五、六不切春景,終管窺之論也。
《唐詩成法》:五六是秋夜,非春夜,斷不可學。若易「明月」、「長河」作「柳月」、「華星」,庶可耳。六句句法皆同,此亦初唐陳、隋餘習,盛唐不然。
《五七言今體詩鈔》:從小謝《離夜》一首脫化來。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先生曰:第四極作意語,亦乃蒼然。「吐」、「隱」、「沒」字眼俱高。顧在此家已關深刻,緣其氣爽,仍是渾然。評:第四乃豫道征途閲歷,是空際設想語。五、六由昏達旦,啓行在即。結黯然神傷,凄其欲絶。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