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良马对

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馀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骥不称其力,称(chēng)其德也”句:语出《论语·宪问》。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骥,良马名;称,称道、赞许。
臣:岳飞自称。
奇:对……感到好奇。
噉(dàn):同“啖”,吃。
刍(chú):牲口吃的草。
至:达。
斛(hú):量器名,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时改五斗为一斛。
然:但。
精洁:指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
不受:不食饮。
介胄(zhòu):指给马披上战甲。介,披上;胄,战甲。
若:好像、似乎。
疾:快。
比:等到。
振鬣(liè):竖起马鬣。鬣,马脖子上的长毛。
奋迅:振奋起来,加快速度。奋,振作精神。
示骏:显示出骏马的品质。
午: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
酉: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
自午至酉:从中午到傍晚。
褫(chǐ):夺取衣服或带,这里是脱去,解下的意思。
不息不汗:不喘气、不流汗。息,气喘。
若无事然:像没事一样。
此其为马:这样的马。
受大:指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多而且精。
苟取:随便取用。苟,随便、轻易。
力裕而不求逞:力量充沛而不逞能。裕,充沛、充足。
致远之材:能行长途的良马。
值复襄阳: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率军收复襄阳等六郡。值,正当、适逢;复,收复。
杨么(yāo):名太,龙阳(今湖南汉寿)人。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夏,被推为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军总首领,称大圣天王,有众二十馀万。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被岳飞所破。
秣(mò):喂马的饲料。这里作动词用,吃。
揽辔(pèi)未安:拉住缰绳还未坐稳。辔,马缰绳。
踊跃疾驱:跳跃起来奔驰。
甫:刚刚。
汗喘:淌汗、喘息,均作动词。
殆(dài)欲毙然:像死了一样。殆:近于、几乎。
寡取易盈:需求不多,容易满足。
穷:这里指力气耗尽。
驽(nú)钝之材:低下的劣马,喻劣才。驽,劣马;钝,刀不锋利。

简介

《良马对》(又题《论马》)选自岳飞之孙岳珂所编撰的《金佗稡编·卷七》,与《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传》所载文字略有差异。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春二月,岳飞入觐宋高宗时所述,当为岳飞以马喻人,巧妙劝喻高宗应仔细识别人才,不要为表象所迷惑。文章简洁明快,通过两种马的生动对比,给人深刻的启示。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林西仲将这段文字加以《良马对》为题。

佳句

  •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翻译

岳飞入朝觐见,皇帝从容地问道:“爱卿是否有得到好马?”岳飞回答说:“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馀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皇帝说好。

评价

清代学者林西仲《古文析义》:“得良马与未得,一言可尽。武穆乃将马之所以为良,所以为不良处,细细分别出来,全为国家用人说法。妙在含蓄不露,若添一语相士,便索然无味。玩‘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两句,骂尽举朝无人,皆属驽钝,尤感慨之极也。高宗称善,而不悟其意,国事可知。其行文竟可作一篇《国策》读。”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