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诗集

注解

《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创作的作品《史记·孟尝君列传》。
称:称颂,赞扬。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
归:投奔、投靠。
卒(zú):终于、最终。
赖:依仗、依靠。
其:指门下士。
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残暴的秦国。
特:只、仅、不过。
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雄:长、首领。
耳:罢了。
擅(shàn):拥有。
宜:应该。
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制:制服。
夫:发语词。

简介

本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此文别出新见,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无可辩驳地把孟尝君推到“鸡鸣狗盗”之徒的行列。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善于得到人才,因此人才都投靠他的门下,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称得上善于得到人才呢?不是这样的话,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就可以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能力吗?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之所以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呀。

评价

宋·楼昉《崇古文诀·卷二十》:转折有力,首尾无百馀字,严劲紧束,而宛转凡四五处,此笔力之绝。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五》:笔力简而健。
宋·李涂《文章精义》:文章有短而转折多气长者,韩退之《送董邵南序》、王介甫《读〈孟尝君传〉》是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凿凿只是四笔,笔笔如一寸之铁。不可得而屈也。读之可以想见先生生平执拗,乃是一段气力。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文不满百宁,而抑扬吞吐,曲尽其妙。
清·吴汝纶:此文乃短篇中之极则,雄迈英爽,跌宕变化,故能尺幅中具有万里波涛之势。
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序论》: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渠作文直不屑用前人一字,此所以高。其削尽肤庸,一气转折处,最当玩。
清·吕留良《古文精选·王文》:陡绝处全在一结,然欲取陡势,须向前迤逦处先安顿得地步好。
沈德潜《评注唐宋八家文古文读本·卷三十》:语语转,笔笔紧,千秋绝调。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