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饮酒二十首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其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其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其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其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兼:加之、并且。
比:近来。
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
独尽:独自乾杯。
忽焉:很快地。
辄:就,总是。
诠(quán)次:选择和编次。
聊:姑且。
故人:老朋友。
书:抄写。
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更:更替、交替。
共之:都是如此。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代谢:更替变化。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每:每每,即常常。
兹:此。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会:指理之所在。
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尽快。
筋:指酒杯。
持:拿着。
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
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苟:如果。
何事:为什么。
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九十行带索」句:《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
况:甚、更加。
当年:指壮年。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
向:将近。
惜其情:吝惜陶渊明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句: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
倏:迅速、极快。
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
此:指「世间名」。
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厉响:谓鸣声激越。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值:遇。
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已:既。
违:违弃、分离。
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尔:这样。
见(xiàn):同「现」,出现、显露。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行止:行为举止。
端:种、类。
苟:如果。
相形:互相比较。
雷同:人云亦云、相同。
毁誉:诋毁与称誉。
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
达士:贤达之人。
尔:那样。
咄(duō)咄:惊怪声。
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
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皓」。
裛(yì):通「浥」,沾湿。
掇(duō):采摘。
英:花。
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
此:指菊花。
忘忧物:指酒。
远:这里作动词,使远。
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
息:歇息、止息。
趋:归向。
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
轩:窗。
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没:掩没。
凝霜:犹严霜。
殄(tiān):灭绝、绝尽。
异类:指除松以外的其它草木。
卓然:高高挺立的样子。
见:同「现」,显露。
连林:树木相连成林。
众乃奇:大家才感到惊奇。乃,才。
壶:指酒壶。
柯:树枝。
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的倒装句。意思是还时时向远处眺望。
何事:为什么。
绁(xiè):拴、捆绑。
尘羁:尘世的羁绊。犹言「尘网」。
倒裳(cháng):倒着衣服,忙着迎客,还不及穿好衣服。
好怀:好心肠。
乖:违背。
褴(lán)缕:无缘饰的破旧短单衣,泛指破烂的衣服。
尚同:同流合污。
汩(gǔ):搅混。
禀气:天赋的气性。
纡辔(yūpèi):拉着车倒回去。
讵(jù):岂。
远游:指宦游于远地。
东海隅(yú):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迥(jiōng):远。
「风波阻中涂」句: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
然:如此,这样。
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
营:谋求。
少许:一点点。
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
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颜生:即颜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称为仁:被称为仁者;以仁德而著称。《论语·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家语》:「回之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荣公:即荣启期,春秋时隐士。
有道:指荣启期能安贫自乐。
屡空:指颜回生活贫困,食用经常空乏。
枯槁:本指草木枯萎,这里指贫困憔悴。
称(chèn)心:恰合心愿。
固:必。
客:用人生如寄、似过客之意,代指短暂的人生。
裸葬:裸体埋葬。
恶:不好。
意表:言意之外的真意,即杨王孙所说的「以反吾真」的「真」。
长公:张挚,字长公,西汉人,曾「官至大夫,免。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史记·张释之列传》)。
壮节:壮烈的气节。
失时:指失去了从政的时机。
杜门:谓闭门不出。杜,堵塞,断绝。
仲理:指东汉杨伦。
高风:高尚的品格、操守。
兹:此,这里。
往:去。指出仕。
已:止、停。指辞官归隐。
狐疑:犹豫不决。
去去:这里有「且罢」、「罢了」的意思。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奚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奚,何。
摆落:摆脱。
悠悠谈:指世俗妄议是非的悠谬之谈。
余所之:我所去的地方,指隐居。之,往、到。
同止:在一起,同一处。
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
邈异境:境界截然不同。
领:领会,理解。
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
兀(wù)傲:倔强而有锋芒。
差(chā):比较、尚、略。
颖:才能秀出、聪敏。
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
故人:老朋友。
挈(qiè)壶:提壶。壶指酒壶。
相与至:结伴而来。
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
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句:在醉意中连自我的存在都忘记了,至于身外之物又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呢?
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
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
深味:深刻的意味。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乏人工:缺少劳力帮手。
班班:显明的样子。《后汉书·赵壹传》:「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
悠:久远。
少至百:很少活到百岁。
委穷达:犹「委命」。委,听任;穷达,指穷达之命。
素抱:平索的怀抱,即夙志。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
游好:游心,爱好。
六经:六种儒家经典,指《诗》、《书》、《易》、《礼》、《乐》、《春秋》。这里泛指古代的经籍。
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时光流逝。
向:接近。
不惑:指四十岁。
淹留:久留,指隐退无成:指在功名事业上无所成就。
竟:最终。
抱:持、坚持。
固穷节:穷困时固守节操,意即宁可穷困而不改其志。
饱:饱经、饱受。
更:经历。
弊庐:破旧的房屋。
交:接。
悲风:凄厉的风。
没:掩没、覆盖。
庭:庭院。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句:表现寒夜饥寒交迫的窘状,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所说「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之意。
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陶渊明在这里是以张仲蔚自比,但是慨叹陶渊明却没有刘龚那样的知音。
翳(yì):遮蔽、隐没。此处有「郁闷」之意。
薰:香气。脱然:轻快的样子。
萧艾:指杂草。
行行:走着不停。
失故路:指出仕。失,迷失;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
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鸟尽废良弓」句:《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废弃或杀害给陶渊明出过力的人。
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学者。
嗜(shì):喜欢,爱好。
时:常常。
赖:依赖、依靠。
好(hào)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
载醪(láo):带着酒。
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是谘(zī):凡是所询问的。
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
失:过失、失误。
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畴昔:往昔、过去。
投耒:放下农具。这里指放弃农耕的生活。
将养:休息和调养。
不得节:不得法。节,法度。
馁(něi):饥饿。
固缠己:谓陶渊明无法摆脱。
向立年:将近三十岁。渊明二十九岁始仕为江州祭酒,故曰「向立年」。
志意多所耻:指内心为出仕而感到羞耻。志意:指志向心愿。
遂:于是。
尽:完全使出,充分表现出来。
介然分:耿介的本分。介然,坚固貌。」
田里:田园,故居。
冉冉:渐渐。
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变化,指时光流逝。
亭亭:久远的样子。
一纪:十二年。这里指诗人自归田到写作此诗时的十二年。
世路:即世道。
廓悠悠:空阔遥远的样子。
杨朱:战国时卫人。
止:止步不前。
挥金事:《汉书·疏广传》载:汉宣帝时,疏广官至太子太傅、后辞归乡里,将皇帝赐予的黄金每天用来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挥金甚多。
恃:依靠、凭借。这里有慰籍之意。
羲农:指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去:离开。真:指真淳的社会风尚。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鲁中叟:鲁国的老人,指孔子。
弥缝:弥补,补救行事的闭失。
「凤鸟虽不至」句:凤鸟即凤凰。古人认为凤凰是祥瑞之鸟,如果凤凰出现,就预示将出现太平盛世。《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
「礼乐暂得新」句: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后经孔于的补救整理,「礼乐自此可得而述」,才又得以复兴。
洙泗:二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北。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
辍(chuò):中止、停止。
微响:犹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没而微言绝」。
漂流:形容时光的流逝。
逮(dài):至、到。
狂秦:狂暴的秦朝。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句:指秦始皇焚书事。
区区:少,为数不多。
诸老翁:指西汉初年传授经学的饱学长者,如伏生、申培、辕固生、韩婴等人。
为事:指传授经学之事。
绝世:指汉代灭亡。
六籍:指六经。
亲:亲近。
驰车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
「不见所问津」句:指没有像孔子那样为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快饮:痛饮,畅饮。
头上巾:这里特指作者所戴的漉酒巾。
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简介

《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陶渊明的时代,是门阀士族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且易招来杀身之祸,他痛感世道的险恶,生活的艰辛,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终于在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他四十一岁时,当了八十馀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长归园田,不再出仕,亲执耒耜,躬自劳作。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动辄被无辜杀戮。因此,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尽是躲开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前后几仕几隐,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语言,指责黑暗社会,揭露政治危机,鄙弃虚伪世俗。
组诗《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这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纸墨遂多,辞无让次」,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把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公元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公元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公元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公元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公元416年、公元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公元418年)说。

佳句

  •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翻译

我家居无事且少欢笑,加之秋夜已越来越长,偶尔有好酒,便没有一晚不喝。对着自己的影子独自乾杯,瞬间又醉了。酒醉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以自娱。于是,诗句渐渐增多,所写之辞没有加以选择,也无章法次序。姑且请旧友帮忙誊写并稍加编排,以此供欢笑罢了。
【其一】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其二】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其三】
儒道衰微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其四】
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
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
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
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
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不衰。
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其五】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
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
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其六】
行为举止千万种,谁是谁非无人晓。
是非如果相比较,毁誉皆同坏与好。
夏商周未多此事,贤士不曾随风倒。
世俗愚者莫惊叹,且隐商山随四皓。
【其七】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其八】
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杂树掩其姿。
严霜摧调众草树,孤松挺立扬高枝。
木连成林人不觉,后调独秀众惊奇。
酒壶挂在寒树枝,时时远眺心神怡。
人生如梦恍惚间,何必束缚在尘世!
【其九】
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
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
携酒远道来问候,怪我与世相离分。
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
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
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
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
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其十】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
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其十一】
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说荣公有道心。
颜回穷困且短命,荣公挨饿至终身。
虽然留下身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贫。
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
短暂人生虽保养,身死荣名皆不存。
裸葬又有何不好?返归自然才是真。
【其十二】
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
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
杨伦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
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
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
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隐居。
【其十三】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
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
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
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其十四】
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
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相杂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
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其十五】
贫居无奈缺人力,灌木丛生住宅荒。
但见翱翔飞鸟在,无人来往甚凄凉。
无穷宇宙多久远,人世难活百岁长。
岁月相催人渐老,已白鬓髮似秋霜。
我如不是任穷达,违背夙怀才悲伤。
【其十六】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
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冷,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
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
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其十七】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
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
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
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其十八】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陶渊明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
陶渊明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
当然,你问陶渊明攻伐别国的计谋,陶渊明不肯说。
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其十九】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
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
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
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
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
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
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其二十】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
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
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
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
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
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
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
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
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巾。
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

评价

宋·苏轼《东坡题跋·题渊明饮酒诗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多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罹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
元·刘履《选诗补注·卷五》:靖节退归之后,世变日甚,姑每得酒,饮必尽醉,赋诗以自娱。此昌黎韩氏所谓「有托而逃焉」者也。
明·锺惺、谭元春《古诗归》:妙在题是饮酒,只当感遇诗、杂诗,所以为远。
清代王夫之《古诗评选》:《饮酒二十首》,犹为泛滥。如此情至、理至、气至之作,定为杰作!世人不知其好也。
清·沈德潜《古诗源》:「弥缝」二字,该尽孔子一生。「为事诚殷勤」五字,道尽汉儒训诂。末段忽然接入饮酒,此正是古人神化处。晋人诗,旷达者徵引老庄,繁缛者徵引班扬,而陶公专用《论语》。汉人以下,宋儒以前,可推圣门弟子者,渊明也。康乐亦善用经语,而逊其无痕。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