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如梦令 ·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其一)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如梦令:词牌名。此调本名《忆仙姿》,五代 后唐 庄宗 李存勖(Xù)创调,词存《尊前集》。宋 苏东坡用此调时改名《如梦令》,其词序云:「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两阙。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周美成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文伯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东泽词有「比著梅花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馀音》词名《无梦令》。魏道辅双调词名《如意令》。此调两个二字叠句,最难处理,而且必须与上下句语意连贯。《词谱》此句第一字作可平可仄,但当依《词律》此句作「平仄」,如秦少游作「消瘦」「无寐」「回首」「肠断」「无寐」。此调四个六字句,俱为「仄仄平平仄仄」。两个二字句,为「平仄」。此六句用仄声韵。一个五字句,末字为平声。这样使此词声情低沉凝重。此调于五代仅唐庄宗两词,宋人作者甚众,一般用以抒情,自苏东坡用以游戏和表旷达之情後,亦有用以言志与写景者。
调注:刘尚荣按:「《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一》引此篇,误作张子野词。《全宋词》张子野词卷列此词存目。」
「寄黄州杨使君二首」: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曰「有寄」。傅子立注:「公时在翰苑。」刘尚荣按:「元祐丙寅至己巳间,东坡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又,『杨使君』谓接任徐君猷大受知黄州之杨君素寀,见孔凡礼编《苏轼年谱》。」
玉堂:《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画堂」。龙榆生笺:「《梦溪笔谈》:『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案,公居翰苑,故称『玉堂』。傅注云:『公於东坡築雪堂』,违词旨矣。」刘尚荣按此条傅注亦谓:「龙说是,傅注误。」

简介

这是一首寄人词,但通篇都是请朋友代向东坡传语。首句统领全篇,以下皆为传语内容。「人在」句於轻描淡写中蕴含向往田园的深意。「别後」两句是对自己走後,东坡冷清景象的揣度,隐含对东坡的眷念。末三句表明自己将归耕东坡的心愿。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黄州生活的深情回忆和无限神往,写得清新明快,语调亲切,真挚动人。

佳句

  •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翻译

请代我,向东坡旧邻问候,就说我,羁绊在玉堂深处。问东坡:自从我走以後,又有谁来过?是否雪压小桥,这断了来路?我将归去啊,我将归去,徜徉东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评价

清·周保緒《介存斋论词杂著》: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