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依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诗集

注解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毛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毛本调名下注:「前韵」。
「万顷风涛不记苏」句:杨守敬《景苏园帖》收此首及後四首《浣溪沙》石刻墨迹此句下有东坡自注:「公有田在苏州,今荡尽。」傅子立注:「旧注云:『公有薄田在苏,今岁为风涛荡尽。』」刘尚荣按:「『公』谓徐君猷。」《东坡外集》所载自注同傅注。
「翠袖依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句:傅子立注:「方雄飞:『翠袖低徊真蹀躞,朱唇得酒假樱桃。』」刘尚荣按:「句出《赠美人四首(其一)》。原句为『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见方雄飞《玄英集·卷六》、别见《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一》。疑傅注另有所本。」

简介

此词创作于元丰五年冬。词的上阕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阕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佳句

  •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翻译

衹记得昨夜风声一片,却不记得何时醒来,看江上大雪纷飞,想这瑞年,明年麦子定能丰收,只要百姓吃饱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临风而立,身边飞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红唇,如樱桃绚烂,我则在酒杯前吁气措手,摸着白鬍须。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