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定风波 · 咏红梅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定风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李德润词名《定风流》,张子野词名《定风波令》。又名《捲春空》、《醉琼枝》。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其一:「攻书学剑能幾何,争如沙塞骋偻侈。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其二:「征战偻罗未是功,儒士偻侈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    项羽翘據无路,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定风波」以喻平定社会动乱,词风豪健,为此调之始词。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症口诀。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二仄韵,后阕五句二平韵叶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後阕六句四仄韵叶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後阕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後阕各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诸变体。《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钟商」,并全用仄韵。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於平声韵中三叶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於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此调適应之题材较广。从始词来看,此调宜於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亦宜言志与酬赠。欧阳炯、孙孟光、蔡申道、陈西麓等亦用以抒闺情。魏夫人用以写暮春感怀,词情极为婉约。欧阳文忠词六首,多写人生感慨。
咏红梅:刘尚荣按:「元豐四年东坡作《红梅三首》,其一云:『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首《定风波》词当是檃括《红梅》诗而成。」龙榆生笺:「《诗集·红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公自注:『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好睡:傅子立注:「《太真外传》曰:『上皇登沈香亭,诏妃子。妃子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是岂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红梅微类海棠,因用此事。」刘尚荣按:「详见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四》引自《杨妃外传》。」
氷:龙榆生校:「傅注本误作『水』。」按珍重阁本作「仌」,为「冰」之本字。沈钞本、清钞本、晒蓝本作「氷」,为异体字,均不作「水」。元延祐本作「冰」。
绿叶与青枝:傅子立注:「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公尝讥其浅近。」刘尚荣按:「东坡《评诗人写物》云:『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中体也。』详见《东坡题跋·卷三》。」

简介

《定风波·咏红梅》是北宋词人苏东坡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曼卿《红梅》一诗有感而作。作品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佳句

  •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翻译

不要厌烦贪睡的红梅久久不能开放,衹是爱惜自己不合时宜。偶尔是淡红如桃杏色,文静大放,偶尔疏条细枝傲立於雪霜。
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延年根本不知道红梅的品格,只看重绿叶与青枝。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