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减字木兰花 · 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搢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诗集

注解

减字木兰花:《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阕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茲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送东武令赵晦之失官归海州」:元延祐本作「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送东武令赵晦之」。
东武:密州高密县。後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四·〈青州府·诸城县〉》:「诸城县,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莱州府胶州界四十里,西至沂州府莒州界五十里,南至沂州府日照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安邱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海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日照县界七十里,东北至莱州府高密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安邱县界九十里。本春秋时,鲁诸邑及齐琅邪邑地。秦置琅邪郡。汉初置东武县,为郡治并领琅邪诸县,後汉改置琅邪国,于开阳以东武等三县为属。三国魏因之。晋初省琅邪县,以东武诸县属城阳郡,太康十年属东莞郡。宋以东武县分属平昌郡。後魏永安二年,置东武郡兼置胶州。北齐改置高密郡,仍置胶州省诸县入之。隋开皇初,郡废,五年改州曰密州,十八年改东武县曰诸城,大业初州废为高密郡。唐武德五年,复曰密州。天宝元年,复曰高密郡。乾元元年,复曰密州,属河南道。宋曰密州高密郡,开宝五年升安化军节度,属京东东路。金曰密州,属山东东路。明洪武元年,始废密州以县,属青州府。本朝因之。按青州府属旧有安东卫,一本从沂州府日照县分置日照,旧隶青州後为沂属而安东未经改归。本朝乾隆七年裁卫,以所辖村庄归入诸城、日照二县,但计其道里,究与日照为近,应将安东废卫列入沂州,附识于此。」
海州:龙榆生笺:「《元和郡县志》:『海州,春秋鲁之东鄙,秦分薛郡为郯(Tán)郡,汉改郯为东海郡,武德四年改海州。』《元丰九域志》:『淮南东路海州,治朐(Qú)山县,东南至涟水军三百四十里,北至密州四百五十里。』」
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
「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yùn)」句:傅子立注引《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春秋时称楚国执政者为「令尹」,後亦以称知县。
搢(jìn)绅:本指官员装束,即将搢笏插于腰间之绅大带子,後代称官员。傅子立注:「『搢』,笏;『绅』,大带也;『搢』或作『缙』。」刘尚荣按:「《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搢绅者不道。』《集解》:『李奇曰:「搢,插也,插笏于绅。绅,大带。」』《索隐》:『姚氏云:搢,当作「缙」。』」
二顷良田:傅子立注:「苏秦云:『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刘尚荣按:「语见《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
归去来兮:傅子立注:「陶渊明有《归去来辞》,首章云:『归去来兮!』」龙榆生笺:「晋陶渊明为彭泽令,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辞》。」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归田园吧,可惜还没有退隐的条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样归隐乡里,不知要等到何时。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