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一丛花 · 初春病起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诗集

注解

一丛花:词牌名。又名《一丛花令》。据两宋之交杨湜(Shí)《古今词话》载,张子野尝恋一尼,庵中老尼看管甚严。该尼每卧于池岛中小阁,以俟与子野夜会。临别,子野赠《一丛花》词。南宋范公称《过庭录》:「张先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一时盛传。欧阳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北宋新声,张子野为创调作,亦是宋词名篇。此调仅一体,《钦定词谱》以东坡《一丛花·初春病起》为正体,双调,七十八字,前後阕各七句、四平韵。宋人作者较多,如秦少游《怀妓词》:「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捲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南宋赵仙源《暮春送别》:「阶前春草乱愁芽,尘暗绿窗纱。钗盟镜约知何限,最断肠、湓浦琵琶。南渚送船,西域折柳,遗恨在天涯。        夜来魂梦到侬家,一笑脸如霞。莺啼燕恨西窗下,问何事、潘鬓先华。钟动五更,魂归千里,残角怨梅花。」陈同甫《溪堂玩月作》:「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皆宋词名篇。此调为重头曲,用平声韵,前後阕皆七五七七四四五句式结构,第四句为上三下四句,略为顿挫,第五、六句以对偶为工,且後三句须语意连贯,而有流畅之效。全调句式配合和谐,音韵响亮,调势于平稳中略显流动,故宜于抒写热烈之情感。
题注:《全宋词》修订本编者案:「此首《草堂诗馀新集·卷三》误作明人商文毅词。」中华书局版《全明词》二二六页商文毅名下据《明词综·卷二》误收此词。
腊侵年:农历遇有闰月之年,下年之立春日出现于上年之腊月。腊,元延祐本作「臈」。按《集韵》:「腊,或作臈」,则二字本通。岁终之祭,祭日旧在冬季後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
半含山:元延祐本作「半㘅山」,龙本作「半衔山」。
少情:元延祐本作「少悰(cóng)」。

简介

《一丛花·初春病起》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全词抓住「初春」的景象和病愈初起这一特殊景象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词人初春病愈后既喜悦有输慵的情绪。这首词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天气还很寒冷,美丽的春天依然被冰雪覆盖着。不光春天来得迟,它托东风带来的消息也被人们疏忽了,只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了些许春意。不过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毕竟已是大地春回,厚被子盖着有些热了,就连那报时的钟鼓声也清脆圆润起来。
早上起来太阳初生,被山遮住了一半,远处的楼阁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之中。春天已到,人们开始计划着外出踏春了,想必郊外的桃花杏花已经争相开放了。我因为生病没有心情出去游玩,只想懒散的躺着,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评价

俞乐静《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春初病起,信笔书怀,当此花边柳际,裙屐争赴春遊,而自放者日髙犹卧,有此淡逸之怀,出以萧散之笔,遂成雅调。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