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诗集

注解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hòu)兵火催。”句: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支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驰死亡,罹猛兽毒虫之害者无数。置,驿站;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枕藉: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
鹘(hú):鸷鸟名,即隼(sǔn)。
破颜:露出笑容。
永元:东汉和帝年号。
交州:交州,古地名。东汉时期,交州包括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中国广西和广东。东汉时治所在番禺(今中国广州)。
岁贡: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
涪(fú):水名,在中国四川省中部,注入嘉陵江。
天宝岁贡取之涪: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进入。《新唐书·卷七十六·杨贵妃传》:“玄宗贵妃杨氏。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至京师”。
举觞:举杯饮酒。
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
伯游:唐羌,字伯游,辟公府,补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和帝纪》:“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驿站),五里一堠(瞭望堡),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官)汝南(籍)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勑太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
赤子:人民。
尤物:珍贵的物品,指荔枝。
疮痏(chuāngwěi):祸害。
上瑞:最大的吉兆。
粟粒芽:武夷茶的上品。
前丁后蔡:指宋朝丁谓先任福建漕使,随后蔡襄继任此职,督造贡茶。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争相斗品武夷茶,斗出最上等的茶叶,作为贡茶,献给皇上。
斗品:茶叶之精品。宋徽宗《大观茶论·采择》:“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馀斯为下。”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句: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今年闽中监司乞进斗茶,许之。
致养口体:这里指满足口和腹的欲望。致养,原意是得到养育。
洛阳相君:指钱惟演,他曾任西京留守。他的父亲吴越王钱俶叙归降宋朝,宋太宗称之为“以忠孝而保社稷”,所以苏轼说钱惟演是“忠孝家”。
姚黄花:是牡丹的名贵品种。洛下贡花自钱惟演始。

简介

《荔枝叹》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先写古时进贡荔枝事,以纪实手法,追思汉唐贡荔之害。再转入议论感慨,诗人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最后写近时事,对民众遭受祸害深切同情。诗是一首讽谕诗,也是一篇直指时政腐败,痛斥奸佞争新买宠的政论文。

佳句

  •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翻译

五里路、十里路设一驿站,运送荔枝的马匹,扬起满天灰尘,急如星火;
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杂重叠,百姓都知道,这是荔枝龙眼经过。
飞快的车儿越过了重重高山,似隼鸟疾飞过海;到长安时,青枝绿叶,仿佛刚从树上摘采。
宫中美人高兴地咧嘴一笑,那扬起的尘土,那飞溅的鲜血,千载后仍令人难以忘怀。
永元年的荔枝来自交州,天宝年的荔枝来自涪州,人们到今天还恨不得生吃李林甫的肉,有谁把酒去祭奠唐伯游?
我只希望天公可怜可怜小百姓,不要生这样的尤物,成为人民的祸害。
只愿风调雨顺百谷丰收,人民免受饥寒就是最好的祥瑞。
你没见到武夷溪边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谓,后有蔡襄,装笼加封进贡给官家?
争新买宠各出巧意,弄得今年斗品也成了贡茶。
我们的君主难道缺少这些东西?只知满足皇上口体欲望,是多么卑鄙恶劣!
可惜洛阳留守钱惟演是忠孝世家,也为邀宠进贡牡丹花!

评价

宋·黄彻《巩溪诗话·卷五》:补世之语,不能易也。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释粹·卷十五》:波澜壮阔,不嫌其露骨。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章法变化,笔势腾挪,波澜壮阔,真太史公之文。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