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聚星堂雪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馀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聚星堂:欧阳修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时所建。
张龙公:张路斯,颍上人。欧阳修《集古跋尾·卷十·张龙公碑》:“赵耕撰,云:君讳路斯,颍上百社人也。……景龙中为宣城令……公罢令归,每夕出,自戌至丑归,体常冷且涩。砥异而询之,公曰:‘吾龙也。’”“余尝以事至百社村,过其祠下……岁时祷雨,屡获其应,汝阴人尤以为神也。”
禁体物语:欧阳修于宋仁宗皇祐二年作《雪中会客赋诗》,题下有云:“在颍州作,玉、月、梨、梅、练、絮、白、舞、鹅、鹤、银等字皆请勿用。”又,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国朝浮图,以诗名于世者九人……当时有进士许洞者,善为词章,俊逸之士也。因会诸诗僧分题,出一纸,约曰:‘不得犯此一字。’其字乃山、水、风、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鸟之类,于是诸僧皆搁笔。”据此,则此体创自许洞。体物,铺陈描摹事物的形态。
公之二子:指欧阳棐,字叔弼;欧阳辩,字季默。
行初雪:一作“初行雪”。
风竹乱:形容舞姿。
老守:苏轼时为颍州知州,故自谓老守。
霜松折:形容醉态。
翠袖:代指佳人,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
横斜:指梅,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恨无翠袖点横斜”句:谓无歌妓在席前侑酒。
更鼓永:一作“更鼓暗”,指夜深沉。。
铃索掣(chè):宋制,州府衙门有铃阁,吏人掣铃索以报时。
作衣棱(léng):谓衣服上生出折痕。
眼缬(xié):眼花时所见星星点点。
浮大白:饮大杯酒。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酹者,浮以大白。’”大白,大酒杯。
回飙(biāo):旋风。
落屑:指雪。
模糊:指雪。白居易《雪中即事》诗:“连夜江云黄惨淡,平明山雪白模糊。”
桧(guì):树名。
历乱:烂漫,梁简文帝《采桑》诗:“细萍重叠长,新花历乱开。”此指雪花。
瓦沟:瓦楞之间的泄水沟。白居易《宿东亭晓兴》诗:“雪依瓦沟白。”
一瞥(piē):一注目间,比喻极短促的时间。
汝南先贤:指欧阳修,因其曾任颍州知州,晚年复归老于此,故云。
“汝南先贤有故事”句:指诗序中所说欧阳修作《雪中会客赋诗》诗禁用体物语事。
醉翁诗话:指《六一诗话》。
白战:徒手战,比喻不加形容、不用“体物语”的白描手法。

简介

这首七言古诗咏雪而不使前人用得俗滥的形容语及代字,脱去故常,以生新的画笔采用白描手法,细腻地摹写飞雪的种种姿态、神韵,并着意写出宾客与诗人由雪引发的豪迈的酒意诗情,以及无限喜悦的心情。诗中又描写了宴会散去、诗人归来后,终夜关注下雪的深浅程度,并写他一清早就出外观赏雪景的情景。尽管只不过是一场小雪,由于旱情稍稍得到缓解,忧国爱民的诗人由衷地感到惊喜。篇末点明本诗的特点是“白战不许持寸铁”,照应诗序所定避俗就新的写作方法。全诗句句关合小雪,体物入微,达到了物与神游的境界。

佳句

  •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翻译

前枯叶萧萧作响,是龙公小试身手降落初雪。
它们在空中映隐聚集,似有若无,故作姿态斜斜飘飞令人魂消意绝。
宾客欢欣起舞如青竹风中摇曳,我这老迈的太守先醉,仿佛霜松摧折。
遗憾席前没有佳人装点梅花,只有微灯照空中小雪忽明忽灭。
饮罢归来高兴夜还深沉,清早起身等不及吏人把铃索拉扯。
长夜未眠并不怕衣上生褶,倒怕耀人眼花的朝阳映雪。
想要豪饮乘兴追赏馀景,惊喜旋风还吹落点点未化的雪屑。
桧树顶上多时见模糊的白色,瓦沟中雪花烂漫才不过一息。
汝南先前的贤士曾经有过旧例,醉翁诗话如今由谁来继续?
当时约定的规矩请你听取,徒手战斗不许拿起一寸武器。

评价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居士出守汝阴《聚星堂雪》辄举前令,自二公赋诗之后,未有继之者,岂非难措笔乎。”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赋雪者,多以悠扬飘荡取其韵,致此独用生劖之笔,作硬盘之语,摆脱常态,匪徒以禁体物语,标奇竞胜。”
纪昀《纪评苏诗》:“句句恰是小雪,体物神妙,不愧名篇。”
陈衍《宋诗精华录》:“画龙最后点晴,结不落套。”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