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喜迁莺

霜天清晓。望紫塞古垒,寒云衰草。汗马嘶风,边鸿翻月,垄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难报。塞垣乐,尽双鞬锦带,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常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灵遐布,骄虏且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不惜金尊频倒。
                

诗集

注解

喜迁莺:词牌名。因韦端己词有「鹤冲天」句,更名《鹤冲天》;和成绩词有「飞上万年枝」句,名《万年枝》;冯正中词有「拂面春风长好」句,名《春光好》;宋 夏英公词名《喜迁莺令》;晏小山词名《燕归来》;李德载词有「残腊里、早梅芳」句,名《早梅芳》;江朝宗词一名《烘春桃李》。唐教坊曲有《喜春莺》曲名,与此稍异。迁莺,犹「迁乔出谷」,出自春秋《诗经·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与传为春秋 师旷所著的《禽经》「莺鸣嘤嘤」之语同,後人遂以《伐木》篇「鸟迁乔木」为「莺迁乔木」。自唐代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以莺迁为擢升或迁居之颂词。唐 白乐天《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今人任半塘云:「五代之《喜迁莺》,专作进士及第之贺辞用。」清 毛稚黄《填词名解》谓,调名取自五代 韦端己同调名中「莺已迁,龙已化」之句。韦词为贺进士及第词,调名本意即咏进士及第後之喜。薛昭蕴两首亦是赞颂进士及第之作。晏同叔五首与此体同,其中三首皆为祝皇帝之寿词。五代及北宋词人多用此调以为祝颂。夏英公此词为宋词名篇,宋人吴伯固《青箱杂记·卷五》:「景德中,夏公初授馆职,时方早秋,上夕宴後庭,酒酣,遽命中使指公索新词。公问:『上在甚处?』中使日:『在拱宸殿按舞。』公即抒思,立进《喜迁莺》词。」晏同叔之抒情作《喜迁莺·花不尽》亦为宋词名篇。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人,《太和正音谱》注「黄鐘宫」,以韦词为正体,唐人填此调者,换头下二句例押仄韵,惟後结押平韵或有异同,及前阕第二句、後阕第一句或押韵或不押韵耳。长调始于北宋中期蔡挺,《梅溪集》注「黄鐘宫」,《白石集》注「太簇宫,俗名中管高宫」。《词谱》列有长调十一体,但其格律与此调之小令全异,当是据北宋新音倚声而制者。以康伯克词及蒋竹山词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前後阕各十一句、五仄韵,其馀摊破句法皆变体也。若姜白石词之添字,自注「高宫」者,又与各家不同。
紫塞:长城边塞。
故垒:边塞的旧营垒。
汉马:指宋朝边防军的战马。
铁衣:铁甲。
橐(tuó)楗(jiàn):橐,袋子;楗,马上盛弓的器具,这里引申为收藏。
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的地区。
刁斗:一种铜质军中用具,有柄;白天用来烧饭,夜间击以巡更。
平安耗:报平安的消息;耗,消息、音信。
圣主:此指宋仁宗。
岁华:时光,年华。

简介

《喜迁莺·霜天秋晓》是宋代词人蔡子政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边塞词。上阕由景写到人,情绪从低抑到高昂,描绘出边塞景色的凄清和戍边将卒慷慨报国的热情;下阕采用对比手法,表现戍边将士立功报国的共同心愿。全词慷慨雄豪,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歌咏了戍边生活、抒写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边塞秋晓,霜天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摇曳的枯草。战马在风中嘶叫,边鸿在月下呜叫,陇山上戍卒身穿铠甲,在早寒中戍守。将士们唱着悲壮的军歌,都说皇恩应报。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
我们在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每夜放炳一炬,经常送出平安的信息。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也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而不用武力去镇压,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附。但在太平时期,我却叹息岁晚难归、年华空逝。边境平静了,暂且尽情欢乐,不要吝惜金樽里的美酒,频频畅饮吧。

评价

淸·谭铭山:听《喜迁莺》竟召还,有《渔家傲》不须删。归来献寿将军事,须念征人老玉关。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