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减字浣溪沙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诗集

注解

减字浣溪沙:即《浣溪沙》别名,相对变体《摊破浣溪沙》而言。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
演漾金:状斜阳照水。演漾。流动起伏的样子。
平林:平整的树林。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村落:村庄。
西楼:苏州观风楼,在城西。凝醉眼:凝是集中注意力,醉眼指酒后迷糊的眼睹。此处比喻沉醉于美好的时光之中。
风物:风光景物,一般特指某个地方特有的。晋·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宋·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词:“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登临:语本《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本指登山临水,后也泛指游览,如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另有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翻译

秋日的斜阳映照着江水,泛起一层层金色的波纹。透过一片平展的树林,隐隐望见远处起伏的群山。平原上散落着几处村庄,不时传来几声砧杵声。 
记得当年和她共上西楼,眯着醉眼欣赏此处的风光。那时的景色和现在的很相似,所不同的只是今天没有人和我一同登高欣赏了。 

评价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三评曰:“(几家村落几声砧)只七字胜人数百句。(下阕)纯用虚字酌句,奇绝横绝。总由笔力撮得住。”(《云韶集》卷三)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下阕)只用数虚字盘旋唱叹。而情事毕现,神乎技矣!世第赏其‘梅子黄时雨’一章,尤是耳食之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