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书愤二首

【其一】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阨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其二】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诗集

注解

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萧萧: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泽中:陆游所住三山别业,南为鉴湖,北为大泽(今为蜻蜓湖),故曰。
鉴:照。
孤忠:忠心耿耿而得不到支持。
“阨穷苏武餐毡(zhān)久”句:《汉书·苏武传》:“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阨穷,即穷厄、困穷;苏武(?—公元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受尽苦难,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才被遣回朝;餐毡,指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忧愤张巡嚼齿空”句:《旧唐书·张巡传》:“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张巡(公元709年-公元757年),唐邓州南阳(今属河南)人。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共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坚守数月,城破被害。
春芜(wú):春草。
上林苑:秦时宫苑名,在陕西省。泛指皇家园林。当时在沦陷区。
颓垣(yuán):断墙残壁。
洛阳宫:汉时东都洛阳的宫殿。当时在沦陷区。
鬼雄:鬼中豪杰。《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寸心:微小的心意。
衰迟:衰老。
戎衣:军衣。
的博:又作“滴博”,山岭名,在四川理番县东南。这里泛指川陕。
壮图:宏伟的意图。
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
关河:关山河川。
袖手看:袖手旁观。

简介

《书愤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闲置家中而心向朝廷,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第二首诗写向往军旅生活欲杀敌报国无望,表现了悲痛苍凉的心情。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自然,感情深沉。

佳句

  •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翻译

【其一】
我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
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
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
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其二】
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
年老了就该不穿紧身的军装,但悲愤常在,还要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
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的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我宏伟的理想!
古往今来征战的事无休无止地发生在边远地方,谁能料到现在却让我在这里袖手观望!

评价

清·纪昀《瀛奎奎律髓刊误》:此种诗是放翁不可磨灭处。集中有比,如屋有柱,如人有骨。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