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诉衷情近 · 雨晴气爽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诉衷情近:词牌名,《乐章集》注“林钟商”。双调七十五字,上片七句三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雨晴气爽:雨过天晴,秋高气爽。爽:清爽的意思。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澄明:清澈明净。生光:发出光辉。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遥认:从远处辨认。断桥:桥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孤山旁,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名。此处不一定特指西湖的断桥。幽径:僻静的小路。
隐隐:指隐约;不分明。
向晚:临近晚上。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朱阑:同“朱栏”,朱红色的围栏。
黯然: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样子。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无际:犹无边;无涯。
老尽:衰竭。
竟日:犹终日,整天。凝睇:凝视;注视;目不斜视。”

简介

《诉衷情近·雨晴气爽》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伫立江楼所望之秋景;下片抒发对京都故人的怀念之情。全词结构完整,处处映衬照应,语言雅而不俗,笔调挥洒自如。

佳句

  • 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尽日空凝睇。
  •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翻译

雨过天晴,秋高气爽,登上江边楼台伫立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远方江水清澈明亮粼粼生光,山峦叠翠连绵起伏;眺望中渐渐辨认出西湖断桥、幽深路径、隐隐渔村以及傍晚时分远处独起的炊烟。
夕阳里,我含情静倚楼阑,陷入沉思,不禁动了伤别情绪,未饮先醉了。离别的忧愁无边无际。黄昏的彩云已经飘过了,秋日的风光景色已经迟暮,故人远隔千里,我无奈地整日白白凝睇不语。

评价

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无论视线升天入地,最后总离不开自己所用以吐纳乾坤、网罗宇宙的那个空间。词人正是通过仰视、俯视和平视等多层面的艺术特点,由远而近,移远就近,上下四方,一目千里,创造了一个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空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周而复始、无往不复的宇宙意识。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员谢桃坊《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词旨点明即止,结构完整。作者还很注意上下阕之间和意群之间的照应和映衬。如“伫立”与“静倚”,“望处”与“凝睇”,“残阳”与“远处生光”,“暮山”与“暮云”,“秋光”与“雨晴气爽”,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如此照应和映衬,使词意发展的脉络极为清楚,而词的结构也就具有了谨严布置的特点。
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李德身《宋词精品鉴赏辞典》:“残阳里”紧承“向晚孤烟起”,既点明时间的发展,又渲染了浓重的暮色。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谢真元《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此首词上片写景,画面清新自然;下片述情,情感委婉深沉,而又能做到景中含情,情中有景,且结构井然,脉络清晰,堪称柳永词中的精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