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渡江云 · 小石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诗集

注解

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暖回:隐喻政治形势的突然转变。
雁翼:雁的两翅。
借问何时:询问什么时候。
委曲:曲折延伸。
妍华:指美艳,华丽。
陌头:路上;路旁。
堪嗟(kānjiē):感叹词。
清江:夷水,既可指清澈的江水,又可特指湖北省境内流入长江的一段江水,《水经注》记载该水,“水色清照石上,分沙石”故名之曰“清江”
画舸(huàgě):装饰华美的游船。
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乌纱:指乌纱帽,以乌纱抽扎帽边制成,始于东晋宫官著乌纱帢,后经改制,隋代时帝王、贵臣亦多戴之;至唐宋已行于民间,不论贵贱
水驿:水中驿站。
蒹葭(jiānjiā):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喻微贱。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简介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写的一首词。作者在上阙写春,春是杨柳逐渐抽芽的初春,下阕写秋,秋是水草已慢慢变长的深秋,这一春一秋、一荣一谢两种景致。作者通过歌咏山水风光表达了作者在羁旅行役中由对春色由哀的喜爱到对命运艰难的孤愤之情。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晴日山中的薄雾低低地铺满南方的旷野,春的气息最早从雁鸿翅下透露,它们结成阵势从沙滩上腾空而去。骤然惊知春天已经来到眼前,询问什么时候,能逐渐地进入深山?鲜花碧草,舒卷开合,天公以最大的粉饰力装点着争艳斗华的春天。那千丝万缕的田头道旁的杨柳,嫩条渐抽渐长便可藏遮栖鸦。
可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装饰华美的游船向着京城──汴京进发。是酒宴已残,兴尽人散?还是愁那江风阵阵总是无休止地拍打翻卷着船头的旗尾,夕潮也汹涌而起溅湿了头上的乌纱?夜晚悬在江空上一弯弦月,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湾驿站、泊入芦苇深处。沉怨无法排遣,面对着闪烁的银灯,一次次地把灯花剔下。

评价

中国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词人写景如绘工笔,丝丝入微,曲折回环、变化工巧。作为北宋徽宗驾前的供奉文人,写景时也不忘繁荣景象的铺陈、不忘粉饰太平;写情也只写浅淡的离情,与邦国大事似无牵涉。该篇遣词用字端庄典雅,谋句成篇变化有致,自有大家词人的风范。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周邦彦在《渡江云》中,用“惊春”、“暖回”隐喻政治形势的突然转变,用“雁翼”、“阵势起平沙”、“争作妍华”隐喻新党之人积极干进,用“藏鸦”、“风翻旗尾,潮溅乌纱”隐喻政局突变中隐藏着一些危机,并用“时时自剔灯花”隐喻“他经过朝廷党争的打击,有了一种觉悟”和对前途的忧畏。总之,周邦彦“要写的是政海的波澜,就是在当时的新旧党争中一批人被贬出去、一批人被召回来这样的现实。
清代词学家陈延焯之《白雨斋词话》:”“沈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哀怨之深,亦忠爱之至”。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