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瑞鹤仙 · 赋梅

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诗集

注解

瑞鹤仙:词牌名。《清真集》、《梦窗词集》并入「高平调」。此调始见于周邦彦词。南宋·王明清撰《玉照新志·卷二》载,其父王铚云:「美成以待制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自杭徙居睦州(今浙江桐芦),梦中作长短句《瑞鹤仙》一阕。」各家句读出入颇多。双调,一百二字,前阕七仄韵,后阕六仄韵。凡三个,第一格起句及结句倒数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第三格后阕增一字。
雁霜:浓霜、严霜。冬末春初月夜景象,言征雁黄昏穿云破雾而行。唐·韩偓(wò)《半醉》诗:「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雁,候鸟,春天北翔,秋季南飞,万里长行,所以又称为征雁。
霜寒透幕:唐·祖咏《终南望馀雪》诗:「林表明霁色,城中增幕寒。」幕,窗间帷幕。
嫩冰:薄冰。
「溪奁(lián)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句:梅花临水照镜,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言征雁临溪照影。溪奁,以溪水为镜;奁,古代妇女梳妆所用之镜匣。照梳掠,照镜梳妆打扮。艳妆,《绝妙好词》作「靓妆」。
玉肌瘦弱:此写瘦梅。玉肌,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
龙绡:即鲛绡,传说海中鲛人所织的之名贵轻纱。亦借指薄绢、轻纱。
「更重重龙绡」句:写梅花瓣。宋·赵佶(jí)《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一笑嫣(yān)然:战国 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倚东风一笑嫣然」句: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转盼万花羞落」句:言梅超凡脱俗,百花自叹不如。转盼,眼波流转、转眼;羞落,因羞惭而自落。
「雪后园林,水边楼阁」句:宋·林逋《梅花·其一》诗:「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处。稼轩《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鳞鸿:鱼雁,古诗词常以鱼雁代指书信。《花草粹编·卷十一》引作「邻翁」。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雁,《汉书·卷五十四·苏武传》:「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仗:依仗。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句:粉蝶只懂亲近桃柳,哪管梅花开遍南枝,喻怀才不遇,英雄埋没。只解,只知、只会;寻桃,《阳春白雪·卷二》、《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及《绝妙好词》作「寻花」。
开遍南枝:宋·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词:「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句: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无奈发出哀叹。冷落,《绝妙好词》作「冷淡」。

简介

这首词在炼字造句和风味上,接近南宋格律派词人的词作。全词从梅花未开写到将落,使用了烘托手法,总体层次分明。通过对梅的的描述,暗示了词人伤世之感和关怀国家之痛,表现磊磈不平之气。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咏溪上梅花,不仅写出梅花美的外貌,还写出了梅花清雅的姿态和寂寞幽怨的灵魂。这首词不仅是为梅花写照,在梅花形象中还投影着作者自己的心理感觉,精神兴趣,是一首借梅花而抒怀的寄托词。
上阕运用想象、比拟手法,正面描写梅花的形神。起韵先为梅花营造出一个寒意袭人的夜的环境:严霜以下,层冰未消,寒意透帘,云清月冷。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之意。这样的环境特别富有抒情暗示性,为下文抒情写物做铺垫。以下用一个单句,突出了野地梅花如美人以溪水为镜在寒夜梳妆的风神。写得空灵蕴藉,令人联想。然后以「梳掠」一词顺势而下,写梅花在溪头打扮的动人风采。龙绡衬着」有《离骚》中「纫秋兰以为珮」的芳洁之意。梅花在寒夜的溪头上,幽远其香,明艳其色,她那天然绝色的美丽,是任何靠装扮而成的美人也学不出的。一个「想」字,化实为虚,变奇怪为合理,表明梅花对溪水而梳掠,这化身为人的动作形态只是作者的想象。「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两句,把梅花出场特意放在月色朦胧的背景下,极写她的神韵,写出月下梅花如穿着鲛绡细纱的玉美人。结韵故意把梅花放到春天和百花对比,说如果梅花能到百花盛开的季节去嫣然一笑即开放的话,那么百花都要因为自愧不如纷纷羞惭自落。词以「一笑嫣然」、「转盼」、「倚」字写梅花,是以写美人的笔法来描绘梅花的仪态和神韵。梅花被表现得如此之美,也为下阕调转笔头,写梅花命运的寂寞蓄势。
下阕除了运用想象,比拟手法外,还兼用了比兴手法,来表现梅花值得痛心的不遇命运。起句一个「寂寞」,短音促节,一语定调,揭示溪上梅花的精神状态。以下连用两句拽出回答。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暗示「富贵非吾愿」、「栖隐亦非所期」的微旨。其一问梅花的家乡,拽出这野地寂寞的梅花,像是被放逐者,原来却是生在园林里,楼阁边的高贵寒花。其二以梅花自己的口吻来反问,通过这一反问,表明了梅花失意冷落的命运忧伤。梅花本来和天上瑶池有一个旧约,可是现在沦落至此,谁肯为她捎信给约会的另一方呢?这里梅花与天上瑶池之间的「旧约」,其比兴意义与《离骚》以男女之约寓君臣之约一样,传达着作者政治不遇的深沉痛苦。以下更进言明那寻桃问柳的轻薄粉蝶的不足以担当传信重任。然而,就是这轻薄的粉蝶,对于绽放满枝的梅花尤且不屑一顾词写梅花由园林、楼阁入野地、溪头,瑶池旧约无人传信,且连粉蝶儿都不肯相顾,梅花的命运一降再降,显示出词人无比伤痛的感受。结以「冷淡黄昏,数声画角」,惋惜贞姿方茂,便尔凋零,画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传达出一种悲苦的心境。「冷淡黄昏」四字,是从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七字中截取而来,与发端的「护月云轻」遥相激射。画角声中,再一凝想南来征雁,此情此景正自难堪。这里的黄昏与上阕的月夜在时间上并不冲突,因为它是为梅花将来的零落渲染气氛的,与上阕并不处于同一时间段落中。「伤心」一词,是花的自怜,是人的怜惜,把花情和人情浑融一体,无法分辨。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浓霜浸透了窗间的帷幕。现在正是云轻月冷,层冰未消的时候。梅花临水照镜。有人想涂抹胭脂,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在朦胧的月色笼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洁清瘦的本色。想像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寂寞。故乡在哪里?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虽然有瑶池以前的约定,但托谁捎去书信?粉蝶只懂得亲近桃柳,梅花开满了南枝却没有发现。只留下梅花在黄昏中,独自冷落伤感。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