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婆罗门引 · 用韵答傅先之,时傅宰龙泉归

龙泉佳处,种花满县却东归。腰间玉若金累。须信功名富贵,长与少年期。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
卧龙暂而。算天上、有人知。最好五十学易,三百篇诗。男儿事业,看一日、须有致君时。端的了、休更寻思。
                

诗集

注解

婆罗门引:词牌名,又名《婆罗门》、《望月婆罗门》、《望月婆罗门引》、《菊潭秋》。《梅苑》词名《婆罗门》,段克己词名《望月婆罗门引》。按唐《教坊记》有《婆罗门》小曲,《宋史·乐志》有婆罗门舞队。《乐苑》曰:「《婆罗门》,商调曲也。开元中,西凉节度杨敬述进。」《理道要诀》云:「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属黄钟宫。」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释名〉》:「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称婆罗门国焉。」此为印度佛曲,经中亚传入中国。唐人郑嵋《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笛写其事,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其《婆罗门曲》,声调吻合,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敬述所进为其腔,制《霓裳羽衣》。」敦煌曲子词存《望月婆罗门》四首为咏月之作,平韵,单调,为五五七七五七句式,如其四:「望月在边州。江东海北头。自从亲向月中游。随佛逍遥登上界,端坐万花楼。千秋似万秋。」此为《婆罗门》之始词。《婆罗门》当是宋人依旧曲新制,与敦煌曲子词迥异。宋人此调始词为曹组作,题亦名《望月》。蔡伸词与曹组词格律相同,题为《再游仙潭薛氏园亭》,乃感旧之作。此为宋人通用之正体。此调用于言情、节序、咏物均可。辛稼轩五首用以赠答友人,风格豪放,寓于言志。此调前后阕句式相异,全词有四、五、六、七、八句式,且其中有上一下四之五字句、折腰之六字句、上三下四之七字句、上三下五之八字句,故句法复杂,虽用平声韵而顿挫之处颇多,但音韵甚为谐美。双调七十六字,前后阕各七句。正体,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变体一,前后阕各四平韵。与正体惟换头句不押韵异;变体二,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与正体惟换头句不押韵,第五句又多押一韵异;变体三,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与正体,惟前阕第三句添一字作七字句,后阕第六句减一字作七字句异。
「用韵答傅先之,时傅宰龙泉归」:四卷本丁集作「用韵答先之」。
傅先之:《铅(Yán)山县志·卷十二·选举志》:「傅兆,字先之,淳熙八年进士,城北人,湖州通判。」《龙泉县志·卷八·政绩》:「傅兆,上饶人,庆元初知县。为民备荒,出所得俸钱六十万有奇,会岁丰谷贱,尽以博籴,为米三百馀斛,置仓别贮。俟农事方殷,旧谷将没,则如其价以出之,至秋复敛。名其仓曰『劝储』,择邑有行谊者司之。岁率为常,民怀其惠。」按:宋有二龙泉县,一属越州,一属吉州,所任为处州龙泉宰。
玉若金累:《汉书·卷九十三·〈佞幸传·石显传〉》:「石显字君房,济南人。……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
「怅高山流水,古调今悲」句:暗用伯牙、钟子期相知事。伯牙善琴,寓情高山流水,惟子期为知音。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抚琴。此谓以高山流水为知音。《列子·卷五·〈汤问·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五十学《易》:《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男儿事业:唐·杜牧《醉赠薛道封》:「饮酒论文四百刻,水分云隔二三年。男儿事业知公有,卖与明君直几钱?」
致君: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端的了:即「真明白」意。
休更:四卷本丁集作「休便」。

简介

暂无内容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暂无内容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