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粉蝶儿 · 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粉蝶儿:词牌名。北宋新声,调始见毛泽民滂《东堂词》。因词有「粉蝶儿,这回共花同活」句,取以为名。金词注「中吕调」。《太和正音谱》:「中吕宫」。此调以毛词为正体,辛稼轩、蒋竹山词俱依此填,双调,七十二字,前后阕各四仄韵。若曹双溪词之摊破毛词前后阕第四、五、六句作五字两句,乃变格也。
「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四卷本丙集作「和晋臣赋落花」。
赵晋臣敷文:《上饶县志·寓贤传》:「赵不迂,字晋臣,尝创书楼于上饶,吟咏自适。」《铅(Yán)山县志·卷十二·选举志》:「赵不迂,士礽(Réng)四子,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南宋·洪景庐《夷坚三志·壬六·滕王阁火》:「南昌章江门外,正临川流,有小刹四五联处其下,水陆院最富。一僧跨江建水阁三数重,邦人士女,游遨无虚时,实为奸淫翔集之便。庆元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夜,细民家失火,延识其处,俄顷,烟火不可向迩,一院片瓦不存。滕王阁外庑遂罹郁攸之害。赵不迂晋臣以漕使兼府事,出次城头,遥望西山,焚香祷于旌阳真君。西风方炽,忽焉反东,火随以息。常年八月十五日,所至以真君生朝,自旦日即率诣玉隆宫,四远毕集,未尝不东风,盖欲使献送者舟船利达。凡半月,岁岁如是。灵仙威神,如在其上,其为人作敬,宜矣。大孙赴试漕台,正见其事。」曹石仓《大明一统名胜志·江西南昌府》:「乐园即宋漕司花园,绍兴中转运判官赵奇符剏(chuàng),……至庆元五年,秘阁赵不迂榜以今名。」
十三女儿:唐·杜樊川《赠别二首·其一》诗:「娉娉袅袅十三馀。」
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
甚无情:意即「真无情」。
「便下得、雨僝(chán)风僽(zhòu)」句:犹云「便忍使风雨来相折磨也」。僝僽,《玉篇》:「恶骂也。」此处拆用以状风雨作恶。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句:园林里落花满地,像铺上一层带皱纹的红地毯一样。地衣,地毯。
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
醇酎(zhòu):四卷本丙集作「春酎」。味厚之美酒。
约:束、控制。
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

简介

这首词是传统的惜春之作,却不落窠臼,构思新颖别致,把春天拟人化,通过「昨日」与「而今」的对比,抒发惜春之情,是一首新巧别致的送春词。上阕回忆「昨日」春光烂漫。下阕抒写「而今」春光难留。全词委曲细腻,柔情似水,绮丽婉约,色彩秾丽,比喻新巧,别具特色。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光比作初学绣花的少女,用她那纤纤素手将一枝枝花儿绣得都很丰富俏丽,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迷人美景。可是老天无情,好景难长,突然风雨袭来,满园落红狼藉,春已归去,令人不堪回首。

佳句

  • 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翻译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