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感皇恩 ·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诗集

注解

感皇恩: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有不同格式,此为双调六十七字,仄韵格。
朱晦庵:即南宋大儒朱熹,晦庵是他的号。即世:指去世。《左传·成公十三年》:“无禄,献公即世。”
霁:雨后或雪后天气转晴。
青青好又做“青天好”。
子云:西汉学者扬雄的字。
玄经:指《太玄》,扬雄的哲学著作。

简介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写作者读《庄子》,赞朱熹,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上片读庄子,下片悼朱熹,上下片貌离神合,命意深曲而仍有踪迹可寻。全词正面悼念的话很少,其实通篇都渗透着悼赞之意,深情厚谊和痛惜之意自然流出,一气呵成,笔淡情深。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桌上几卷书,都是老庄的著作,读了也会说“忘言”通晓规律与道理这样的话。说了千句万言,其实还是不能真忘,的确可笑。今天梅雨停止,放晴了,天气真好。
如今隐退山林丘壑,穿轻衫,戴短帽。白发多了,而故人渐渐少了。先生已逝,无论去了何处,也会像扬雄那样留下不朽经典,就像江河日夜奔流,永不停息。

评价

夏敬观:“《感皇恩》题‘读《庄子》有所思’,三本皆作‘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详此词未有追挽朱子之意,且朱子不言老庄,稼轩奈何于读《庄子》时追念朱子耶?此六字不知从何而来,亦必后人妄增。”(《跋毛钞本稼轩词》)
邓广铭:“前片云云,自是读《庄子》之所感,后片之白发句,则明是闻故人噩耗而发者,而子云以下诸语,更为最适合于朱晦庵身分之悼语。”“必是适在稼轩披读《庄子》之顷,遽得朱氏之死讯也。”(《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
李文钟:“此词摆脱惊悼与不着边际的几句盖棺论定的俗套,一气神行,写朱也即写自己,把朱熹的风范刻划得凛凛如生,深情厚谊和痛惜之意自然流出,感人甚深。上片所写陈列着几本老庄的书斋是辛也是朱的,借环境刻划人的精神,一石二鸟,迥异拙笔。‘会说忘言始知道’中‘忘言’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稼轩说朱熹就是会说‘忘言’而知大道的思想家。按庄子原意,前说‘得鱼忘荃(诱饵),得兔忘蹄(捉兔下的套)’;后说‘得意忘言’。大概指抛弃事物的形式和功利世俗的机心。因之辛词才有‘不自能忘堪笑’之句,要能自忘方可望对‘大道’有所了解,肯定朱熹和自己都属勘破了事物形式和突破了小我恩怨得失之人。到此辛酸会心处,忽一笔宕开,‘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乐境写哀,反笔。下片感情激动,‘一壑一丘,轻衫短帽’写朱熹晦庵云谷的幽居和衣着简朴的形象。‘子云’是西汉末哲学家扬雄的字,《太玄》是其著作,这里将朱比扬。末谓朱熹思想将如江河行地万古不废,评价甚高。稼轩具眼,朱熹在南宋末就配享孔庙,后世位列‘十哲’之次。”(《宋词鉴赏辞典》)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