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诗集

注解

苏堤:元佑间苏东坡守杭州时建於西湖。
清明: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诗意境与周草窗《曲游春》词「沸十里、乱絃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穀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後不久即是清明。
笙歌:乐声、歌声。
属:归於。

简介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衹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藉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春光对人的吸引。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樣,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衹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暂无内容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