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夜游宫

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敧,玉搔斜,酒初醒。
                

诗集

注解

夜游宫:词牌名,双调五十七字,前后两段六句,四仄韵。计二体,此用正体。
隐几:凭着几案。
娟娟(juān):美好貌。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有女娟娟,闺闼闲闲。”
捎:掠拂。
嚼(jiáo)花:《花史》:“铁脚道人常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冷人肺腑。’”
潇湘(xiāoxiāng):即今湖南境内的湘江。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虞舜巡视南方,死在苍梧之野,其妻娥皇、女英闻讯赶至南方,投水殉夫,成为潇湘女神。
幽仙:指湘君。
凌波:水仙花以水为生,故有凌波仙子之美称。
寒劲:指严寒。
沧涛:寒冷的波涛。
绀(gàn)云欹(qī):深青而带红色的云倾斜着。
玉搔(sāo):玉簪。

简介

《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片叙其雨夜见水仙的印象及其联想,词人似乎见到那幽娴的凌波仙子在月光下的水面上踏波漫游。下片写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苦于受到冬夜寒气的侵袭,使得不禁追念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既是拟人化的神化描绘,又是词人寄人篱下身不由己的苦闷借题发泄。这首词描写十分细腻生动,具有新意和美感,不落俗套。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窗外雨水掠过小溪,发出了清脆的声响。屋里的孤灯显得格外的亮,但也格外的清冷。词人独自一人在屋中小憩,这种感觉真像乘坐孤舟在湘江之上漂荡。此时,仿佛湘君轻挽裙带,水上盈盈步微月,皎洁与清冷的月光映照在她身上。
水仙发出清冽的香气,可是受到寒气的侵袭,使她想起生长在千顷波涛的江湖岸边时的生活。虽有新愁涌上心头,但依然沉浸在旧梦中。隐约仙子的秀发闪耀着动人的光泽且蓬松欹侧,玉簪也微微斜着,直到仙子渐渐远去,词人的酒意才微醒。

评价

清·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梦中不知有愁,觉则愁生。愁何以生,生于见水仙之似伊人,故日‘新’。伊人态度,固惯见之,故日‘旧’。”
清·陈洵《海绡说词》:“通章只做‘梦觉新愁旧风景’一句。‘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是觉。‘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又复入梦矣。”
湖南文联副主席刘永济《微睇室说词》:“‘浑似’下乃梦中闻雨声,幻化成泛舟湘江,于是见‘幽仙’者,水仙花之幻影也。‘月’者,灯光之幻影也。此二句盖梦境从实境幻出,写梦境俨如实境,用笔用思皆奇幻,吴词之特色也。”
文学家叶嘉莹《论吴文英词》:“‘嚼花’原为写一种动作之叙述,而‘花’字下有‘灯’字,故知所指当为灯花,但灯无唇齿,如何能‘嚼’?盖古之灯盏用以贮油而燃之,其台盏之边缘颇似人之口唇,而灯花在灯唇边闪烁颤动之际,乃大与咀嚼之情状有相似之处矣。”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