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
注解
平:屈原的名。本篇是作者假托屈原口气进行抒情,故自称名,且为下文作谦语。国:国都,隐寓与君同朝。 长:这里是长期在……生活的意思。 原壄:僻壤荒野。 讷涩:《章句》:“讷者,钝也。涩者,难也。”即口齿不伶俐。 彊辅:强有力的辅助,指有势力的朋党。 褊(biǎn):《章句》:“褊,狭也。”引申为薄弱。 便事:有利于君国之事。 门下:指君王左右的近臣。《章句》:“喻亲近之人也。” 伏念:暗自思考。 群众:指众多的佞臣小人。 成朋:结党营私。 浸:稍、渐。 灭息:《章句》:“消也。”没有声息,不敢说话。 尧舜圣(yáo shùn):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汤汤(shānɡ shānɡ):水流貌。 坑:《章句》:“陂池曰坑。”陂池,即水坑。与麋鹿同坑,即在荒野与禽兽为伍的意思。 块:独处貌。 鞠(jū):匍匐为鞠。 谁告:告谁,即向谁诉告。 近习:常与相处,亲近。一本无“习”字。 橘柚(jú yòu):即橘子和柚子树。 便娟:《章句》:“好貌。屈原以竹自喻。” 葳蕤(wēi ruí):草木繁盛。 防:《章句》:“蔽也。” 泠泠(líng líng):清凉貌。 孰:一作“固”。 异心:当做“心异”,“异”与下句“待”押韵。指竹心空,柏心实,故曰“心异”。前者屈原自喻志通达也,后者喻君暗塞也。 不可待:难以等待。 振理:《章句》:“振,救也。”振理,解救答理。 寤(wù):觉悟。
简介
《七谏》录自王逸《楚辞章句》,西汉东方朔之所作。王逸以为“东方朔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 《七谏》包括七章,即“初放”、“沉江”、“怨世”、“怨思”、“自悲”、“哀命”和“谬谏”,最后有“乱词”总括。 《七谏·初放》是西汉辞赋家东方朔所写创作的一首辞赋。这首诗表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忠贞遭弃,无辜被流放的痛苦心情。抨击楚王昏庸,群小营私,斥逐鸿鹄,近习鸱枭的黑暗政治,表现诗人独立、坚定的节操,宁可独抱忠信而死,也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我屈原生长在楚国国都,如今却遭流放原野居住。 性迟钝言语少拙嘴笨腮,又没有强势力在旁辅助。 我才智疏浅能力又薄弱,孤陋寡闻又见识无多。 只为利国利君多次进言,谁料想惹怒小人招来灾祸。 君王不察我进言是为国,终将我放逐到僻壤荒野。 心里暗思自己有无过失,实无一丝差错可改过。 群小拉帮结伙成朋党,君王渐被欺蒙受迷惑。 谗佞小人花言巧语在君前,忠良缄口不言声默默。 尧舜圣君已逝不及见,忠正良臣为谁尽忠尽节? 高山巍巍峨峨耸立,江水浩荡永流不止。 叹自己年老死日将至,在荒野与禽兽相伴为侣。 孤独潦倒居无定所,举世皆混浊是非已颠倒,心中的冤情向谁诉? 大雁天鹅全遭斥退,却把恶鸟鸱鸮当宠物。 橘柚佳树被砍伐,却一排排栽植苦桃恶木。 可叹那婆娑修美的翠竹,却只能孤零零江边独处。 上面有繁茂的枝叶防露,下面有清凉的微风驱酷暑。 谁知道我与君王道不合,就像那实心的柏木、空心的竹。 从前的贤君无法追及,未来的英主难目睹。 悠悠的苍天啊高高在上,你为何不解除我的冤屈。 我怨恨君王你终不觉悟,我只有弃身荒野明心曲。
评价
东汉文学家王逸《楚辞章句》:追悯屈原,故作此辞以述其志,所以昭忠信、矫曲朝也,……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阁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