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罴说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被(pī)发:披散毛发。被,同“披”。
绝:极。害:伤害。
楚:指今湖南、湖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其地属楚国。
为:模仿。
寂寂:清静无声。罂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
罂(yīng):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
火:燃烧。
为:模仿。感:召唤,引诱。
伺:等候。
趋:快步行走。
因:于是。为:模仿。
亡:逃跑。
而:表承接。
捽(zuó):揪住。
搏:搏击,抓、扑。
挽:拿来。
善内:改善内部。

简介

这篇文章写一个猎人企图用竹管吹奏出鹿鸣的声音来诱杀鹿,结果反而招来其他猛兽,最终被罴所食。文章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只凭侥幸混日子的人,并直接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文生动的故事与严肃的立论两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佳句

  •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翻译

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气而且害处非常大。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评价

暂无内容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