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周颂 · 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诗集

注解

思:语助词。一说为“思念”。
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舜时为农官。
克:能够。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
立:通“粒”,米食,一说“养育”。此处用如动词,养育的意思。烝(zhēng)民:众民。
极:最,极至,此指无量功德。
贻:遗留。来牟:亦作“麳(lái)麰(móu)”,小麦。一说来是小麦,牟是大麦。
率育:普遍养育。
疆、界:都是指疆域。
陈:布陈,遍布。常:常法,常规,此指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时:此。夏:中国。

简介

《周颂·思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怀念周族祖先后稷生民之德的乐歌。全诗一章,一共八句,主在歌颂后稷养民之功,语言简练而意旨深远。此诗篇幅之简短,恰恰是当时政治之清明与国势之强盛的反映。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文德无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苍。
安定天下众百姓,无人不受你恩赏。
你把麦种赐我们,天命用它来供养。
不分彼此和疆界,遍及中国都推广。

评价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言后稷之德,真可配天,盖使我烝民得以粒食者,莫非春德之至也。且其贻我民以来年之种,乃上帝之命,以遍养下民者,是以无有远近彼此之殊。而得以陈其君臣父子之常道于中国也。或曰:此诗即所谓纳夏者,亦以其有时夏之语而命之也。”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郊祀有二:一冬至之郊,一祁谷之郊,此祁谷之郊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