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小雅 · 四月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榖?
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诗集

注解

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
徂(cú):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
匪人:不是他人。
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
卉(huì):草的总名。腓(féi):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
瘼(mò):病、痛苦。
爰(yuán):何。适:往、去。归:归宿。
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
飘风:疾风。发(bō)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
榖(gǔ):善、好。
何(hè):通“荷”,承受。
侯:有。
废:大。残贼:残害。
尤:错。罪过。
相:看。
载:又。
构:“遘”的假借字,遇。
曷(hé):何。云:语助词。
江汉:长江、汉水。
南国:指南方各河流。纪:朱熹《诗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仕:任职。
有:通“友”,友爱,相亲。
鹑(tuán):雕。鸢(yuān):老鹰。
翰(hàn)飞:高飞。戾(lì):至。
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
蕨薇:两种野菜。
杞:枸杞。桋(yí):赤楝。
维:是。以:用。

简介

《小雅·四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政治讽谕诗,写周朝一个小官吏行役江南,遭遇变乱,滞留难归,作这首诗以诉说痛苦的心情。全诗八章,每章四句。前三章叙述自己自初夏被逐,历经秋冬,孤苦无告;第四章以比喻说明自己无过受害;第五章叹息自己前途可悲;第六章为自己忠而见逐不平;第七章恨自己无计逃祸;第八章自叙作诗的目的。此诗写得情景交融,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人间四月开始初夏好时节,进入六月酷暑炎天就到来。可恨我的先祖不是善良人,怎么竟然忍心让我受祸灾?
这晚秋的风啊凄凄又冷冷,花草树木纷纷萎谢或凋零。身遭如此大难心内深忧痛,我到哪里存身啊方得安宁?
冬天是如此凛冽如此无情,呼啸着吹来这狂暴的寒风。天下的人儿个个都有好命,为什么惟独我遭受这不幸?
高高的山上生着名贵花卉,既有栗子树也有那斗寒梅。如今遭难枝残叶落花枯萎,我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罪。
君看那汩汩流淌的山泉水,有时清澈见底有时变混浊。孤独的我天天遭受这灾祸,谁知道何时我能够得善果?
滔滔奔流不息的长江汉水,把个丰美的南国紧紧包络。我鞠躬尽瘁做好本职工作,当政者为什么不能善待我?
我本不是苍雕也不是鸷鸟,不能象它们一样直飞高天。我本不是鳣鱼也不是鲔鱼,不能象它们一样潜逃深渊。
高高的山上生长蕨菜薇菜,低洼的湿地生长枸杞赤楝。不知何以自处的我写此诗,渲泄我心中的悲苦与哀怜。

评价

宋代朱熹《诗集传》:“兴也。此亦遭乱自伤之诗。言四月维夏,六月徂暑矣。我先祖岂非人乎?何忍使我遭此祸也?无所归咎之辞也。”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明明逐臣南迁之词,而诸家所解,或主遭乱,或主行役,或主构祸,或主思祭,皆未尝即全诗而一诵之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