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国风 · 豳风 · 狼跋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诗集

注解

跋(bá):践,踩。
胡:老狼颈项下的垂肉。朱熹《诗集传》:“胡,颔下悬肉也。”
载(zài):则,且。疐(zhì):同“踬”,跌倒。一说脚踩。
公孙:国君的子孙。硕肤:大腹便便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硕肤者,心广体胖之象。”
赤舄(xì):赤色鞋,贵族所穿。几几:鲜明。《毛传》:“几几,绚貌。”朱熹《诗集传》又以为是“安重貌”。
德音:好名声。朱熹《诗集传》:“德音,犹令闻也。”不瑕:无瑕疵,无过错。瑕:疵病,过失。或谓瑕借为“嘉”,不瑕即“不嘉”。

简介

《国风·豳风·狼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大多认定此诗所说的“公孙”即“周公”。诗以“狼”的进退皆狼狈不堪的情景,来衬托周公进退从容、无所往而不宜的智慧品德。也有人认为这是讽刺贵族王孙的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此诗语带调侃,但有分寸,先以老狼前颠后踬的体态作比来揶揄人,后又在结句弱化了揶揄份量,使整首诗的氛围带上了一种特有的幽默感。

佳句

  •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翻译

老狼前行踩下巴,后退又踩长尾巴。公孙挺着大肚囊,脚穿红鞋稳步踏。
老狼后退踩尾巴,前行又踩肥下巴。公孙挺着大肚囊,品德声望美无瑕。

评价

宋代朱熹《诗集传》:“兴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周公虽遭疑谤,然所以处之不失其常,故诗人美之。言:狼跋其胡,则疐其尾矣。公遭流言之变,而其安肆自得乃如此,盖其道隆德盛,而安土乐天有不足言者,所以遭此大变而不失其常也。夫公之被毁以管蔡之流言也,而诗人以为此非四国所为,乃公自让其大美而不居耳。盖不使谗邪之口得以加乎公之忠圣,此可见其管公之深,敬公之至,而其立言亦有法矣。”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解此诗者,多牵涉成王不信周公,愚殊不取,已数辩之矣。”“诗也善于形容盛德,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令人想见诸葛君纶巾羽扇,指挥群材,从容得意时,有此气度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