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国风 · 豳风 ·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诗集

注解

伐柯:砍取做斧柄的木料。《说文解字》:柯,斧柄也;伐,击也,从人,持戈。
匪:同“非”。克:能。
取:通“娶”。
则:原则、方法。此处指按一定方法才能砍伐到斧子柄。
觏(gòu):通“遘”,遇见。
笾(biān)豆有践:在古时家庭或社会举办盛大喜庆活动时,用笾豆等器皿,放满食品,整齐地排列于活动场所,叫做笾豆有践。此处指迎亲礼仪有条不紊。笾,竹编礼器,盛果脯用。豆,木制、金属制或陶制的器皿,盛放腌制食物、酱类。

简介

《国风·豳风·伐柯》是《诗经》中的一首诗,为西周时期的山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描述了诗人见到一位中意的女子,就央告媒人去说项,终于姻缘得定,安排了隆重的迎亲礼,把女子娶了过来的故事。此诗就是一首朴素的生活交响曲,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朴素的画面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首先是起兴的运用,因事借物,为诗歌创造出自然深厚、含蓄蕴藉的艺术魅力;其次是全篇为四言句式,简单而琅琅上口,同时运用复沓章节的结构,使之容易歌唱记诵,有利于突出主题。

佳句

  •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翻译

怎么砍伐斧子柄?没有斧子砍不成。怎么迎娶那妻子?没有媒人娶不成。
砍斧柄啊砍斧柄,这个规则在近前。要想见那姑娘面,摆好食具设酒宴。

评价

牛运震《诗志》:“随手作兴体,变法入妙,‘其则不远’,另生一意便深。”
黄焯《毛诗郑笺平议》:“伐柯宜斧,取妻须媒,与后世俚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同”。
姚际恒《诗经通论》:“周人喜周公还归之诗。齐风曰‘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与此同。盖必当时习语,故首章全用为比。下章又单承‘伐柯’为比,谓伐柯者以斧,则‘其则不远’矣;今我觏此之子,则‘笾豆有践’矣。‘之子’,指周公也。‘笾豆有践’,言周公归,其待之礼如此也。通篇正旨在此二句。旧解太支离。集传分首章为欲见周公之难,次章为得见周公之易,亦臆解。且以末二句皆为比体,承上‘取妻’而言。按下篇‘我觏之子’,明指周公,则此当不异;而‘笾豆有践’亦不似同牢语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