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国风 · 卫风 · 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诗集

注解

河:黄河。
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跂(qǐ):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一说我。
曾:乃,竟。刀:通“舠(dāo)”,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崇朝(zhāo):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简介

《国风·卫风·河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思归诗。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虽然内容简单,诗意浅显,但此诗饱含感情,情深意长,其奇特的夸张,能在出人不意之中,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强烈感染效果,是《诗经》中一篇优美的抒情短章。

佳句

  •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翻译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片苇筏就能航。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
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一个早晨就能到达。

评价

宋代朱熹《诗集传》:“卫在河北,宋在河南。宣姜之女,为宋桓公夫人,生襄公,而出归于卫。襄公即位,夫人思之,而义不可往。盖嗣君承父之重,与祖为体,母出与庙绝,不可以私返,故作此诗。言谁谓河广乎?但以一苇加之,则可以渡矣。谁谓宋国远乎?但一跂足而望,则可以见矣。明非宋国远而不可至也,乃义不可而不得往耳。”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