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国风 · 召南 · 驺虞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诗集

注解

驺(zōu)虞(yú):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茁(zhuó):草木茂盛貌。葭(jiā):初生的芦苇。
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发:发矢。一说“驱赶”。五:虚数,表示数目多。豝(bā):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于(xū)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蓬(péng):草名。即蓬草,又称蓬蒿。
豵(zōng):小猪。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简介

《国风·召南·驺虞》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诗经·召南》的最后一篇。此诗主旨历来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这是赞美为天子管理鸟兽的小官吏的诗歌,还有学者认为这是赞美猎人的诗歌。全诗二章,每章三句,语言简洁精练,形象生动。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评价

宋代朱熹《诗集传》:“南国诸侯承文王之化,修身齐家以治其国,而其仁民之余恩,又有以及于庶类。故其春田之际,草木之茂,禽兽之多,至于如此,而诗人述其事以美之,且叹之曰:此其仁心自然,不由勉强,是即真所谓驺虞矣!”“文王之化,始于《关雎》,而至于《麟趾》,则其化之入人者深矣;形于《鹊巢》,而及于《驺虞》,则其泽之及物者广矣。盖意诚心正之功,不息而久,则其熏蒸透彻、融液周遍,自有不能已者,非智力之私所能及也。故序以驺虞,为鹊巢之应,而见王道之成,其必有所舒心矣。”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为诗人美驺虞之官克称其职也。若为美文王仁心之至,一发五豝,何以见其仁心之至耶!”“‘豝’,释兽:‘牝豕。’《集传》谓‘牡豕’,必误。‘一发五豝’,《毛传》谓‘翼五豝以待公之发’;此亦同贾谊文,谓‘驱五豝以待君之一发,不尽物命’也。《集传》谓‘中必叠双,是为四矢;其三矢中三,一矢叠双,为五’。无论一发非乘矢之谓,乘矢为四。若然,则允巧射侈取物命,何以见其仁矣!”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