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点绛唇 · 红杏飘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诗集

注解

点绛唇:词牌名。调名用南朝江文通《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蓣。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成息驾,争拟洛川神。」冯正中《荫绿围红》阕为创调之作,唐五代人多不用此调,而宋人用之极多。南宋汪彦章名篇《新月娟娟》阕与冯体同,为宋人通用之体。黄知稼和作序云:「汪藻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词云:『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後,归兴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黄州词名《点樱桃》;王梅溪词名《十八香》;张东泽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涧泉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清真集》入「仙吕调」。此调九句,仄韵,七句用韵,韵密;以四个四言句为,辅以三个五言句,一个七言句,一个三言句,故调平缓凝重,适表苦涩之情。东坡五首用以酬赠、写景和节令,表情亦苦涩,如「筝声远,鬓雲吹乱,愁入参差雁」,「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元北曲中此调平仄句式略异。今京剧中犹常用之,又通称为「点将」,用於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以表现宏大场面或增强气氛。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调名下注:「《草堂诗馀》作贺方回词」,毛本注「或刻贺方回词」,《全宋词》编者注:「案此首《类编〈草堂诗馀〉·巻一》误作贺方回词」,《全宋词》贺方回词巻末该词存目。
尽卷:《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龙本作「门掩」。
凤楼:龙榆生笺:「梁武帝《凤笙曲》:『飞且停,在凤楼。弄娇响,间清讴』」

简介

《点绛唇·红杏飘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主旨是伤春念远。上阕忆往。红杏翠柳是眼前容色,雨中小楼为当日情事。「朱户」暗示伊人身份,亦显温馨。下阕思人。卧对残烛,伤春伤别。明知「归不去」,仍然「迷归路」,到底不能忘情。

佳句

暂无内容

翻译

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我相思满怀,愁卧在床。想念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评价

明·沈震峰《草堂诗馀正集》:有态。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