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战国策 ·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诗集

注解

说(shuì):游说。
信陵君: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封信陵君。公元前257年,秦围赵之邯郸。魏派晋鄙领兵救赵,畏秦,止于汤阴。信陵君使如姬窃得调兵虎符,椎杀晋鄙,率兵大破秦军,解邯郸围。
晋鄙:战国时魏将。
邯郸(hándān):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市。
破:打败,打垮。
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赵王:赵孝成王,惠文王之子,名丹。赵国第八君,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45年在位。
唐雎(jū):战国魏人,安陵君之臣,此时为信陵君食客。
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
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
卒然:“卒”通“猝”,突然。
谨:郑重。
受教:接受教诲。

简介

信陵君因窃符救赵,而流露出自以为有功劳的神色。唐雎及时劝说信陵君谦虚谨慎,淡忘功劳。这的确是高明的处世哲学。正如《老子》第二十二张章中所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佳句

  •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翻译

信陵君椎杀晋鄙,夺得军权,领兵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唐雎对信陵君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也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可以不忘掉。如今您杀死晋鄙,解救邯郸,击败秦军,保存了赵国,这是大恩大德的事啊。现在赵王要亲自到郊外迎接您,在会见赵王的仓促之间,望您千万忘掉自己对赵国的恩德。”信陵君说:“无忌我由衷地领受教诲。”

评价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四:少年眼见此等文,始能驾出如杠大笔。
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四:谓信陵君,只须说不可不忘,却先说不可忘。亦只须说不可忘,不可不忘,却又先说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文有宽而不懈者,其势急也。词有复而不板者,其气逸也。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