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守睢阳作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接战:指交战。
侔:等同。
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若:一作「效」。
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厌:压住。
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裹疮:指包扎伤口。
饮血:指浴血奋战。
陴(pí):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移:改变。
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简介

《守睢阳作》是唐代将领张巡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生动地记录了张巡等人所领导的睢阳保卫战异常艰苦的过程,表达了将士们坚韧不拔、誓死抗击叛军的坚强决心,是作者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杰作。全诗形象鲜明传神,语言简洁生动,风格慷慨壮烈,颇具英雄之气。

佳句

  •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翻译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座空城,日渐艰危。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评价

欧阳修等《新唐书·忠义传》:赞曰: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为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
吴乔《围炉诗话》:张睢阳《闻笛》诗及《守睢阳》排律,当置六经中敬礼之,勿作诗读。
《静居绪言》:张睢阳诗不多,亦足轥轹一时。其《闻笛》诗,人多采之。如《守睢阳》诗……博大工稳,置之杜老集中,几难轩轾。
余成教《石园诗话》:禄山反,(巡)与睢阳太守许远婴城自守,经年城陷,死节。有诗云:「……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忠义之气,溢于言表。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