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面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所建,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宗谅重修,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唐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衽异域。”鬓(bìn)毛:鬓发。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斑:花白。
瞿(qú)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
滟(yàn)滪(yù)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
入:一作“出”。
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川:这里指洞庭湖。
“绾结”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
绾(wǎn)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
鬟(huán):发髻。
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银山:一作“银盘”。

简介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前二句化用柳宗元诗意及班超典故,显示诗人终于挣脱苦难、九死一生的庆幸,后二句写出渐近江南喜悦又深含苦涩的心情,情意恳挚。第二首诗中写到烟雨中的君山美如湘夫人的青螺发髻,于是化用刘禹锡诗句,表达对“银山堆里看青山”的另一番景致的向往。全诗风调清新明快,写景中透露了诗人对美好前途的展望。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境界雄奇。

佳句

  •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翻译

【其一】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其二】
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评价

赵翼《瓯北诗话》:“不肯作一寻常语。”
陈衍《宋诗精华录》:“先一笑,承上联意,写当时欢快心情。”
张鸣:“作者并不止于当前君山,而能融合今古,把眺望时的凝思引入奇境,藉远来而登高,藉登高而望远,藉望远而怀古,藉怀古而幻念,极迁想妙得之观。朱熹评山谷‘措意也深’,旨哉斯言!”
陈文新:“这两首诗是黄庭坚七绝中的冠冕之作,兀傲其神,崛蟠其气,被广泛传诵。但奇怪的是却被清人方东树、黄爵滋、曾国藩等人所忽略。他们的《昭昧詹言》、《读山谷诗集》和《求阙斋读书录》,曾评点了山谷的不少名篇,却视不及此。可能是沧海遗珠,也可能是因为文艺批评眼光不同。”
杨义:“这就是诗人以转折来证明笔力的雄健了。从凌空起笔,到转折收笔,全诗证了一个雨对风浪而百折不挠的坚韧的生命。它以特有的清雄奇峭,说明把这两首诗列为黄庭坚七绝中的冠冕之作,并非过誉。”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