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隔浦莲近拍 · 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隔浦莲近拍:词牌名。唐《白居易集》有《隔浦莲》曲,调名本此。此调疑为周邦彦自度曲。
中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中山,在溧水县东一十五里,高是一丈,周回五里。”县圃:县衙所属的园圃。姑射亭:周邦彦为丽水县衙后圃的亭子所起的名字。据南宋强焕《题周美诚词》:“(周邦彦)于治后圃有亭曰‘姑射’,有堂曰‘萧闲’,皆取神仙中事揭而名之。”姑射,取自《庄子·逍遥游》,该文说:姑射山中有神人居住,这个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
新篁(huáng):新竹。
翠葆(bǎo):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这里比喻竹子的枝叶。葆是盖子的意思。南朝齐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子作》诗:“翠葆随风,金戈动日。”
“曲径”句: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语本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夏果”句:化用韩愈“冰盘夏荐碧实脆”诗意。脆果,新鲜脆嫩的果实。
金丸:原指金弹子。《西京杂记》:“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李白《少年子》诗:“金丸落飞鸟”,是此句所本。但此处金丸是喻指金黄色的果实。
浓霭:浓厚的雾气。
沼:小水池。池之圆者为池,曲者为沼。
“浮萍”二句:化用张先《题西溪无相院》“浮萍破处见山影”诗句。
纶(guān)巾:亦称“诸葛巾”,是一种以丝巾带做成的头巾。
羽扇:以鸟羽做成扇子。
羽扇纶巾,是古代风流儒雅的士大夫的打扮。苏轼《念奴娇》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
“困卧”句:用陶潜的典故,表示自己心情的恬淡。《晋书·陶潜传》:“尝言夏日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义皇上人。”
屏里吴山:屏风上画的杭州山水。吴山,杭州西湖东南的一座山,为西湖名胜之一。这是化用温庭筠《春日》诗:“评上吴山远,楼中塑管悲。”
江表:古人通常把长江以南称为江表。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

简介

此词描写了美好有趣的中山县圃姑射亭的住所及环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美景尚且不留恋而有江表作客之感,寄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全词用笔纵横交错,富于变化,富于空间感,“抚写物态,曲尽其妙”,为寓情于景的佳作。

佳句

  • 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 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 

翻译

新竹摇动着它是枝叶,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园林的深幽处。去收取果香四溢的新鲜脆嫩的果实了,金黄色的果实下落,惊起飞鸟。浓厚的雾气,岸边的青草,池中的青蛙。池塘蛙声的喧闹,和夏季常见的骤雨连在一起,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水亭很小,浮萍破损的地方,门前帘花,屋檐檐影颠倒了过来。他也和古代许多士大夫文人一样,在仕途不得意时,总是想归故乡。他因屏上所画吴山而联想到故乡山水,不觉在“困卧”中梦游故乡。只有在梦游中才“梦里不知身是客。”可以获得梦幻中的暂时慰藉。但梦是虚幻的,一觉来,依然面对令人厌倦的现实。

评价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周美成“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按杜少陵诗“灯前细雨檐花落”,美成用此檐花二字,全与出处意不相合,乃知用字之难矣。
明代杨慎《词品》卷之二:杜诗“灯前细雨檐花落”,注谓檐下之花,恐非。盖谓檐前雨映灯花如花尔。后人不知,或改作“檐前细雨灯花落”,则直致无味矣。宋人小词多用檐花字,周美成云:“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又云:“檐花红雨照芳塘。”多不悉记。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果如丸,巧喻。“浮萍”句,小而致。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引徐士俊评曰:“金丸”句,惊鱼错认月如钩,正如鸟认果为丸耳。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卷:檐花,美成词“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无逸词“檐花红雨照芳塘”。以檐间画花为是,非雨花也。
清代陈洵《海绡说词》:自起句至换头第三句,皆惊觉后所见。“纶巾”“闲卧”,却用逆叙。“身在江表”,梦到吴山。船且到,风辄引去,仙乎仙乎。周词固善取逆势,此则尤幻者。“檐花帘影”,从“萍破处”见。盖晓灯未灭,所以有檐花。风动帘开,所以有帘影。若作帘花檐影,兴趣索然矣。胡仔固是胶柱鼓瑟,王楙又愈引愈远。可惜於此佳处,都未领会。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