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诗集

暂无内容

注解

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太平御览·卷九七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杜二拾遗:卽杜甫。
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此处指杜甫的成都草堂。
弄色:显现美色。宋·苏轼《宿望湖楼再和》诗:「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空:一作「堪」。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三国魏·曹丕《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远藩(fān):一作「南蕃」。指南方的遥远地区。
预:参与。此处是参预朝政之意。
百忧复千虑:极言忧虑之多。
人日:一作「此日」。
东山:东晋谢安曾高卧东山(今浙江省上虞市西南),不愿出来做官,这里诗人以谢安自比。
三十春:高适二十岁时到长安谋出路,四十九岁中第授官,恰好三十年。
书剑:古代士人随身携带之物,喩文武。《史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风尘:宦途,官场。晋·葛洪《抱朴子·交际》:「驰骋风尘者,不懋建德业,务本求己。」
忝(tiǎn):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二千石(dàn):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卽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东西南北人:孔丘曾称「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简介

《人日寄杜二拾遗》是唐代诗人高适晚年在蜀州(今四川崇州)任刺史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体诗。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思念之情。首四句寄慰杜甫,「思故乡」既是言杜,亦是自谓,二人故乡同为当时正在战乱的中原,这一「思」便将二人情感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次四句写自身,既「无所预」又「复千虑」,表白忧国情怀,「空相忆」、「知何处」,则添一层无奈与落寞之感。末四句进而将自己庸碌自适与友人飘泊四方比照,逗出「愧」意,回应篇首,写足题意。全诗以浑朴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调,传达了跌宕起伏的感情。

佳句

  •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翻译

人日这天题诗寄向成都草堂,远远怜念旧友定在思念故乡。
柳枝泛绿这美景却不忍看见,梅花开满枝头让人空自断肠!
身在偏远南方大事难以参预,心怀百重担心还有千重忧虑。
今年的人日彼此在空相回忆,明年的人日更不知身在何处?
高卧东山转眼度过了三十春,哪里料到书剑飘零终老风尘。
老态龙钟还辱居高位二千石,内心有愧你四处流离的友人!

评价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洪影庐曰:高适寄杜云「愧尔东西南北人」,杜则云「东西南北正堪论」,如钟磬在簴,叩之则应,非若今人酬和为次韵所局也。
明·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直率不厌其浅。
明·李攀龙《唐诗训解》:情真意恳,词亦是达。
明·陆时雍《唐诗镜》:语多合拍,虽无他奇,故是可咏。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首二总提,次四思故乡,下六怜故人…七八意转而韵不转,九十韵转而意不转,杜集亦时用此法。
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高、杜二诗,虽是各臻至极,毕境先高后杜,乃为明于诗之正变源流者。高诗只如此,杜答诗乃淋漓尽致,二者孰优?「今年人日空相忆」云云,只是不说出来。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此篇三韵是古风正调,与《江上吟》同。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法老气苍,学者须细心效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言羁绊一官,萍踪断梗,远不如遨游四方之为乐也。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收摄沉顿。此一字一顿,老杜和作乃分诠四段以应之,宜取参看。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达夫歌行以骨健胜,最难学,此唯取其平易近人者,然亦恐费手。淡语不堪多读(末四句下)。
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沉痛(「明年人日」句下)。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