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内容,并按回车键开始搜索...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诗集

注解

菩萨蛮:词牌名。此词咏立春或人日。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玄卿《人日诗》:「人归落雁後,思发在花前」脱化。
颇黎:李太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義山《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既玻瓈、玻璃。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句:张臯文《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後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详见《读词偶得》。
「藕丝秋色浅」句: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飞卿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南唐中主《山花子》「手捲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李长吉《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
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
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近。

简介

此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上阕写她居处的环境,借助景物的烘托委婉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下阕描述她的穿戴打扮,通过几个细节勾勒了人物的形貌,合起来是一幅玲珑明丽的女子怀春图。

佳句

  •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翻译

暂无内容

评价

明·杨升菴《升菴诗话》曰:王右丞诗:「杨花惹暮春。」李长吉诗:「古竹老梢惹碧云。」温庭筠词:「暖香惹梦鸳鸯锦。」孙光宪词:「六宫眉黛惹春愁。」用「惹」字凡四,皆绝妙。
明·田子艺《留晴日札》卷四曰:诗中用「惹」字,有有情之「惹」,有无情之「惹」。隋炀帝「被惹香黛残」,贾至「衣冠身惹御炉香」,古辞「至今衣袖惹天香」,温庭筠「暖香惹梦鸳鸯锦」,孙光宪「眉黛惹春愁」,皆有情之「惹」也。王维「杨花惹暮春」,李贺「古竹老梢惹碧云」,皆无情之「惹」也。
明·卓蕊渊《古今词统》徐士俊评:「藕丝秋色染」,牛峤句也。「染」、「浅」二字皆精。
清·谭复堂《谭评词辨》评「江上柳如烟」句曰:触起。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曰:飞卿《菩萨蛮》云:「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作小令不似此着色取致,便觉寡味。
清·陈亦峰《白雨斋词话》曰:「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飞卿佳句也。好在是梦中情况,便觉绵邈无际。若空写两句景物,意味便减。悟此方许为词。不则即金氏所谓「雅而不艳,有句无章」者矣。
清·陈亦峰《云韶集》曰:「杨柳岸晓风残月」,从此脱胎。「红」字韵,押得妙。
清·陈亦峰《词则·大雅集》曰:梦境凄凉。
俞乐静《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曰:「飞卿词极流利,为《花间集》之冠。《菩萨蛮》十四首,尤为精湛之作。兹从《花庵词选》录四首以见其概。十四首言及杨柳者凡七,皆托诸梦境。风诗托兴,屡言杨柳,後之送客者,攀条赠别,辄离思黯然,故词中言之,低回不尽,其托于梦境者,寄其幽渺之思也。」

评论区